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西行百二十步 (2)鱼可百许头
(3)悄怆幽邃 (4)凄神寒骨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全石以为底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 B.①其岸势犬牙差互②不可知其源 |
| C.①下见小潭②鸣声上下 |
| D.①潭西南而望②其西南诸峰 |
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
(3)往来翕忽( )(4)悄怆幽邃()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选自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
| B.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
| C.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
| D.从“似与游者相乐”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宁静幽雅,清新自然的。 |
《小石潭记》短短一百余字,向来以笔简意丰为人称许。清代学者何义门评点文中“闻水声,如鸣珮环。”一句说道:“水激石而成声,一句中将下两层都暗领。”意即此句明写水而暗写石,言简而意丰。请你任选文中一句,用精辟的语言点评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
我选择:
评点: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廪:粮仓。③赈:救济。解释加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追者反曰反()
(2)库无兵,仓无粟兵()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取了哪些得力的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县“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1)远:() (2)所以:( ) (3)是:( )(4)卑鄙( )翻译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填四个字)的建议。
文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⑴陟罚臧否:⑵必得裨补阙漏: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下列四个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B.可计日而待也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 D.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2分)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答:
课外文言文(9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