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书
①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②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拔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 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 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③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美、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⑥她( )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⑧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 ),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⑨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她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⑩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 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⑪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⑫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年×月
⑬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 )就是当年的孩子!
⑭“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是二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 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⑮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选文相应的括号里。
俨然 依然 竟然 茫然 当然 赧然
(2)填进第②自然段中横线上最合适的喻体是:( )
a.湖水 b.泉水 c.秋月潭水
(3)第②自然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
①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②
③ ④
(4)如果将第⑨自然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
(5)联系全文,第⑩自然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
。
(6)“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慌张”的原因是 ,“倔犟”的原因是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星期一到了,汪霞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她来到教室门口,迟迟没敢进去,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当她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感到十分意外: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跟他们那些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轻松地笑了,大步走进教室。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汪霞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记了。
1.文中“熟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汪霞到教室门口,为什么没敢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汪霞为什么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盲童的画
在少年儿童画展色彩缤纷的画幅中,我看到了一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
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有一条小溪,还有一棵树。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
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细心地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简单的画,他们透过这张画,好像触到了这个盲童的心灵。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色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痛苦——( )复杂——( )
3.用横线画出这幅画的内容。
4.为什么盲童画了这张极为简单的画?从这幅画可以看出,这个盲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苏州的桥
苏州是个(圆园)林城市,也是个多桥的城市。
有个外国人游览苏州后说:“苏州有桥三千。”这虽是夸张,但苏州桥多(确却)是事实。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曾有书记(裁载)过苏州有370(座坐)桥。现在的苏州,桥更多了,(竞竟)有649座,比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还多249座呢。‖
苏州的桥大多有美丽的名字,如宝带桥、凤凰桥等,好多桥还有美丽的传说。其中的宝带桥,传说是唐代有个叫王仲舒的人,他捐赠了自己佩带的玉腰带而修(建健)的。人们为(记纪)念他,就给这座桥取名叫宝带桥。它就像长长的飘带,横卧在湖上。
1.用“\”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字。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此句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3.文中已用“ ‖”给文章分了段,请写出各段段意。
4.苏州的桥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横线画出描写宝带桥名字由来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最爱喝的水永远是黄河水,
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
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儿,
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1.“一身太阳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小葱拌豆腐”这个歇后语的后半句:________________。
3.“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4.上文最后一节写出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说明了中国人做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表达了中国娃______________的决心。
(二)课外阅读。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1941年,我的爸爸妈妈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弟弟才八个月,也被带了进去,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
弟弟很爱学习,也很有礼貌。每次来到黄伯伯的牢房门前,他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得到了黄伯伯的许可才走进门去,敬个礼,说:“黄伯伯好!”黄伯伯上午教他语文和算术,下午教他俄语和图画。他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特务在旁边监视的时候,他就用俄语跟黄伯伯说话。特务不懂俄语,只好干着急。
在牢房里,要得到一张纸一支笔是很不容易的。妈妈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给弟弟。弟弟九岁生日那天,黄伯伯送给他一支铅笔。这可太珍贵了,弟弟在上课的时候才用,平时就用小石头在地上练习。不管夏天多么闷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
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他懂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
1.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弟弟外貌的语句。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秘密——( )
闷热——( )
3.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来写的。
4.弟弟为什么会这么认真、刻苦地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点头微笑。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船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果然”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评价曹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儿童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信赖。
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买着,非常着急。于是,他便冒昧地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书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随即将珍藏多年的一本《童年》寄给了这位小学生。难怪孩子们说:“有了困难去找高尔基,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的!”
高尔基虽然非常喜欢孩子们,但当他发现了他们的错误或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收到了一群四年级的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中很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是可耻,很可耻!”
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好成绩,他总是喜在心头,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尤其是对那些较早展露出智慧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滋生骄傲情绪。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了一位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诗作的确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听了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全意的爱,关心着孩子的成长。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结合短文理解词语。
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在心头,乐在眉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滋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高尔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买菜
星期天的早上,我兴冲冲地随妈妈一起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菜。
这里的蔬菜又多又好。西红柿个大皮薄,让人看着就想吃。嫩绿的黄瓜遍身是刺,有的头上还顶着小花呢!紫色的茄子有圆的,有长的。油菜新鲜极了,有的叶片上还有露珠呢!还有雪白的萝卜、细长的丝瓜、翠绿的柿子椒、胖胖的冬瓜……
我和妈妈边走边买。首先选中的是一位阿姨卖的扁豆,我走上前去问:“阿姨,您的扁豆多少钱一斤呀?”阿姨笑着说:“小姑娘,一块六一斤,你买多少?”“太贵了,一块五吧!”一旁的妈妈开始讨价还价。阿姨犹豫了一下,和和气气地说:“行,您买多少?”见阿姨答应了,妈妈就挑了一些,一过秤,刚好2斤,妈妈付了钱,我就高兴地拎起菜往前走。接着,我又看见了爸爸爱吃的土豆,赶紧跑过去,挑了几个大个的,叫妈妈买了下来。最后,我们又来到一个小伙子的摊位上,买了一大块冬瓜。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满载而归。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兴冲冲 ( ) ( )
和和气气( ) ( )
2.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下来。
3.把文中描写蔬菜颜色的词语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