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课
上课了,董老师捧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填词语。
①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 )
②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笑眯眯”是对老师( )的描写。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里
②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 ),把自己比做( )。
A、园丁 B、红烛 C、花朵 D、小树苗
③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排比句
(3)请把你喜欢的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4)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长出()。不管遇到()还是(),不管遇到()还是(),它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动摇。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第1 句话说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第2句话说明白杨树()和()的内在精神。
(3)爸爸不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更重要的是在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采用的是()的写法。
(4)用“不管……不管……总是……”写话。
阅读直通车。(16分)
七月中旬,我去新疆穿越了戈壁。我看见──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连绵起伏的沙丘错落有致,胡杨树铁干虬枝,龙盘虎踞,顶着戈壁滩上的烈日,迎着大漠的雄风,吮吸着脚下土地中贫瘠的养料,傲视众生。戈壁滩上大片的胡杨树林将我深深地迷住了。让我惊叹的是──胡杨铁骨铮铮的树干,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鲲鹏展翅,有的像骏马扬蹄,还有的如纤纤少女,简直就是一座天然艺术宫殿,那鬼斧神工般的形态,更使我感到大自然的壮美。我看见──蓝色的天空下,荒凉的土地上,活着的绿色胡杨与死去的灰色胡杨交织地站在一起,千姿百态,神情傲然,地上稀疏地躺着死去多时的树干树枝。胡杨树不高,特别是树干短,树叶小而茂盛,它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活着。我感受到──胡杨从不因自己生活的贫瘠而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忍的树。胡杨能在40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我感受到──胡杨在逆境中奋起,一息尚存,决不放弃的精神。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我爱胡杨树,更爱那些具有胡杨树的品质的人们!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2分)
顺境()坚持()酷热()
肥沃()安静( )稀疏()
(2)补充词语。(6分)
( )天( )地 ( )天( )地( )天( )地
千( )百( )千( )百( )千( )百( )
(3)画出体现胡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2分)
(4)举例说说你身边的什么人具有胡杨树一样的品质。(3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喜欢《草原》一课中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一个句子是:
(2)爸爸称赞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它就在哪儿,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不管,它总是那么直,那么,不,也不。”
(3),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诗的题目是。
(4)走进神奇的西部,我们了解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著名作家的《草原》描绘了充满诗意的和,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丝绸之路》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生动一幕;《白杨》运用了的写法,热情赞扬了边疆建设者的精神;《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筑路大军克服、、这些困难打通了风火山隧道。
风
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它们都是风,()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有点风,()是暖烘烘的,吹散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人们身上凉丝丝的。黄色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摇摆着。高梁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清晨,路上行人稀少。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子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是因为……虽然……但是……即使……也……
(2)这篇文章的2-5段落是关系,因此,本文可分为段,请用“∥”在文中标明。
(3)按要求填下表。
季节 |
风的名称 |
不同季节风的特点 |
(4)“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杨》片段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给文段第2-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写出近、反义词。
严肃—()坚强—()粗壮—()动摇—()
()()()()
(4)回答问题:
①“高大挺秀的身影”在文中指。
②为什么称白杨树为“戈壁滩上的卫士”?
③白杨树有哪些特点?爸爸借白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
(5)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可保卫者。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