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
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màn)围着篱笆杆向上缠。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只要从屋檐下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风吹雨打也不会掉下来。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留下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明年,篱笆上、屋顶上,又将爬满奋力向上攀登的牵牛花。
我爱牵牛花。
(1)用短文中的句子给文章加上标题。
(2)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词的意思:
乐于——
本色——
坚忍不拔——
游离——
(3)写出文章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中把( )比作( )。文中还有一个拟人句,你能找出来么?
(4)三段之间的关系是(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颂牵牛花( ) 的精神,抒发( )的感情,所以作者把( )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4月的川北,暖风煦煦,春意盎然。路边地里,油菜花散发着芳香,豌豆秧已长得老高,可以掐尖吃了。若在平日,他们这群稚气未消的孩子,一定会陶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中,尽情地奔跑、嬉闹,去捕捉那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蝴蝶,摘那甜滋滋的豌豆吃。可今日不行,谁也没心思多观赏这春天的美景,一个个心急如火,只顾攒足劲儿往赶路。
1. 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 平日的孩子们和今日的孩子么有什么不同?从中反映了什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槐树
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树梢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说它粗壮,确实也够惊人的,它那灰褐色的树干,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
老槐树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的,同学们最喜欢在大树下游戏、玩耍。一阵阵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哗啦地响,好像老槐树也同我们一起发出阵阵欢笑。
1、文章第一自然段共有句话,第二句写老槐树,第三句写老槐树,第一句同后两句之间是关系。
2、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
()的树干()的树冠()的树叶
4、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句,把比作来写。
5、写出第二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活的滋味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是最了解水的甜美。
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知道水的滋味的人。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也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有的人,尽管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品,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和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1找出文中表示天气炎热的词语。
2、渴的人是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最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那些品不出水的甜美的人是怎样的人?
《杨柳》节选
作者:丰子恺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è wù);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rǎo rào)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1、划掉括号中的错误读音。
2、划线部分把杨柳当成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3、文章把杨柳与其它树进行对比,突出杨柳的特点。
4、作家为什么如此喜欢杨柳?杨柳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内阅读大回放。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大抵:
秉性:
2.梅花愈是( ),愈是( ),愈是( ) ,愈是( )。中国人民愈是( ),愈是( ),愈是( ),愈是( )。中国人民就像梅花一样,有( )、有( )、有( )。
3.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有什么意思?
4.梅花的秉性指的是 。
5.短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