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 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负极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如果甲、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   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   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   (填写字母序号)。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   (填“可靠”或“不可靠”)。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验证原电池的效果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TiO3(可表示为FeO·TiO2),含有少量MgO、CaO、SiO2等杂质。利用钛铁矿制备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钛酸锂Li4Ti5O12和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FeTi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TiO3+4H+4Cl=Fe2+TiOCl42+2H2O
(1)化合物FeTi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
(3)滤液B中TiOCl42转化生成TiO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中固体TiO2转化成(NH4)2Ti5O15溶液时,Ti元素的浸出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温度过高时,Ti元素浸出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滤液D制备LiFePO4的过程中,所需17%双氧水与H2C2O4的质量比是________。
(7)若采用钛酸锂(Li4Ti5O12)和磷酸亚铁锂(LiFePO4)做电极组成电池,其工作原理为Li4Ti5O12+3LiFePO4Li7Ti5O12+3FePO4,该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磷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主要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它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a3(PO4)2(s)+10C(s)=6CaO(s)+P4(s)+10CO(g)  ΔH1=+3359.26 kJ·mol1
CaO(s)+SiO2(s)=CaSiO3(s)ΔH1=-89.61 kJ·mol1
2Ca3(PO4)2(s)+6SiO2(s)+10C(s)=6CaSiO3(s)+P4(s)+10CO(g)  ΔH3
则ΔH3=________kJ·mol1
(2)白磷中毒后可用CuSO4溶液解毒,解毒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
60 mol CuSO4能氧化白磷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磷的重要化合物NaH2PO4、Na2HPO4和Na3PO4可通过H3PO4与NaOH溶液反应获得,含磷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2PO4,pH应控制在________;pH=8时,溶液中主要含磷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②Na2HPO4溶液显碱性,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溶液则显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磷的化合物三氯氧磷()与季戊四醇()以物质的量之比2:1反应时,可获得一种新型阻燃剂中间体X,并释放出一种酸性气体。季戊四醇与X的核磁共振氢蛮如下图所示:

①酸性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Ⅰ.在一体积为1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1)0~4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mol/(L·min),反应在第5 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t℃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时间(min)
CO
H2O
CO2
H2
0
0. 200
0. 300
0
0
2
0. 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5
0. 116
0. 216
0. 084

6
0. 096
0. 266
0. 104


(2)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表所示:
①表中3~4 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状态;c1数值________(填“>”“=”或“<”)0.08 mol/L。
②反应在4~5 min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标号,下同),表中5~6 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增加水蒸气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
Ⅱ.在热的稀硫酸中溶解了11.4 g硫酸亚铁固体,当加入50 mL 0.5 mol/L的KNO3溶液后,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化成Fe3、KNO3也完全反应并放出NxOy气体。
(3)推算出x=________,y=___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x、y用具体数值表示)。
(5)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其中的Cr2O72转化为Cr3。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2O7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________;实验①中0~t1时间段反应速率v(Cr3)=________mol·L1·min1(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Fe2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________;
假设三: ________;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K2SO4、FeSO4、K2SO4·Al2(SO4)3·24H2O、Al2(SO4)3等。溶液中Cr2O72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实验方案
(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化合物A、B是中学常见的物质,其阴阳离子只能从下表中选择:

阳离子
K、Na、Fe2、Ba2、NH4+、Ca2
阴离子
OH、NO3、I、HCO3、AlO2、HSO4


(1)若A、B的水溶液均为无色,且A的水溶液呈强酸性,B的水溶液呈强碱性。混合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①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A、B溶液混合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A的水溶液呈浅绿色,B的水溶液无色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但A、B的水溶液混合亦无明显变化。则
①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分析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用一简易方法证明上述溶液变黄的原因:________。
④利用溶液变黄原理,将其设计成原电池,若电子由a流向b(a、b均为石墨电极),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