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青年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试分析回答:
(1)抗病毒烟草的培育应用了                  技术。
(2)在培育过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是                 ,基因的“针线”是                 ,基因的“运载工具”是                 
(3)烟草具有抗病毒能力,说明烟草体内产生了                 
(4)烟草DNA分子被“嫁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但并不影响该基因的表达,从基因功能角度考虑,说明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玉米幼苗绿色(G)对白色(g)是显性。以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进行实验,其中400粒种子种在有光处,另400粒种子种在黑暗处,数日后,种子萌发成幼苗,统计结果如下:


绿色
白色
黑暗
0
391
光照
299
98

请分析回答:
(1)从理论上推断: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
(2)所得幼苗从理论上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
(3)表中第一行的实验结果为什么不符合上述理论值?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生物的性状受___控制,同时又受______影响。

将4株长势和大小相同的豌豆幼苗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并对甲、乙、丙3株幼苗作如下处理:将甲株幼苗剪去大部分叶片;将乙株幼苗注射呼吸阻断剂;将丙株幼苗的培养液中添加高浓度的KHCO3;丁株幼苗不作任何处理。2小时后测定各株幼苗培养液中H2O和K+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20090210

(1)甲株的实验事实证明根系吸水的主要动力是

(2)乙株的实验事实说明了
(3)丙株的实验事实说明了根细胞能否吸水主要取决于
(4)本实验的事实还可以说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与对水的吸收过程是

(5)请你用丁株幼苗和培养液,设计一组证明温度对培养液中K+相对含量影响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③

某校生物教师在讲授完“生态系统”这一节后,给学生提供以下材料、工具制
作“生态瓶”,做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演示实验。
提供材料和工具
材料:1000mL玻璃标瓶1个,活小虾2—3只,池塘中的绿藻1小团
工具:石蜡、烧杯、电炉和干净毛笔
(1)试据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答出详尽要点)




(2)某同学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标本瓶冲洗干净,装入约900mL新鲜干净的河水,再向瓶内放入小虾和绿藻,
然后盖上瓶盖。
②将石蜡放入烧杯内,用电炉升温使杯内石蜡溶化,再用毛笔取石蜡液把瓶盖口密
封好,使之不透气。
后来发现这样做的生态瓶中的小虾,生活不久就死亡了。若要使瓶中的小虾
长期生存,还应如何做?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如图),进行四项独立的实验,前三项实验从供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空,实验四作简答。供选答案:

A.CO2+H2O B.乙醇+CO2






上清液
沉淀物
匀浆
C.H2O+O2 D.无反应

(1)实验一: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C6H12O6溶液,
各试管的最终产物:
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2)实验二: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加丙酮酸,各试管的终产物
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各试管的终产物是:
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4)实验四: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萤光素(从萤光虫尾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分析,发出萤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__中的________试管。理由是________.

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是用来研究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1)叙述和解释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每分钟产生气体柱的长度)。
①0%到0.4%



20090120


②0.4%到0.6%
(2)叙述并解释当NaHCO3浓度维持恒定时,放一些水蚤在气瓶中对产气速率的影响。
(3)本实验用蒸馏水做对照,你能否提出更好的对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