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以下说法较准确地解释了“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观点的是
A.在古代罗马,平民和奴隶的利益均受到法律的保护 |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并且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成文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历程 |
D.罗马法维系了国家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顾准和孙冶方提出“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观点,这反映出
A.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造不理解 |
B.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到完善 |
C.经济上出现了“左”倾错误理论 |
D.中国萌发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表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
农村(家庭收入) |
17.6% |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
8.0% |
|
消费水平 |
农村 |
8.9% |
城镇 |
4.5% |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①其思想核心是不承认国民党的旧外交
②它反映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③它体现了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④它体现了在“一边倒”方针指导下,反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的立场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 |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