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少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
长于煽动人心的鬼才使希特勒一飞冲天登上德国领导人的宝座,此后这一直是他维持权威的法宝。他凭借草莽英雄的本能,以及对心理弱点其准无比的掌握,排除异己,让他们始终抬不起头来,最后只有纷纷求饶,甘愿受他的宰制。在国际上他则毫不留情地利用民主国家对《凡尔赛和约》自知理亏的心理。”
——摘自基辛格《大外交》
在材料中,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的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布鲁斯特·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材料三: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材料二、三均摘自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一、大会之每一会员国,应有一个投票权。二、大会对于重要问题之决议应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三、关于其他问题之决议,包括另有何种事项应以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问题,应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过半数决定之。
——《联合国宪章·第十八条》
⑴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美国倡导建立国联的真实目的。
⑵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原因。
⑶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联合国大会在表决生效的规定上与国际联盟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具有什么实际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

材料二:照片中英国首相张伯伦自慕尼黑回国,声称已赢得“我们时代的和平”。

⑴ 材料一中的狗代表哪一个国家?这只狗为何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吠叫?
⑵ 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那只“狗”不会咬人的证据。
⑶ 请你对这只“狗”的行为做一评述。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诺贝尔和平奖,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所创立。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每年,该奖项的评选都令世人瞩目。上图中的三位政治家都曾获得该奖项: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

材料二当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发动攻击做出评论时,唯独一个人至今却保持沉默。这个人就是许多人都寄以厚望的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奥巴马……却“似乎”认可了以色列现在对哈马斯目标展开的猛烈攻击。他当时说:“如果有人深夜向我两个女儿的卧室扔炸弹,我会尽我所能去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预计以色列也会这样做。”而在这之前,他也曾表明,由于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而且长期对以色列进行恐怖袭击,因此很难坐下来和他们谈判。
——《星洲日报》2009年1月6日评论文章
(1)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前哪些因素使巴以和平难以真正实现?
(3)萨达特与拉宾皆为中东和平而献身,中东和平之路举步维艰。展望未来的中东局势,简单谈谈你的看法。(2分)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的自由,要保障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记》
(1)归纳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影响。
(2)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如何体现这一思想的? 有何积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