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哦!冬夜的灯光(节选)
我记得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虽然汽车里有暖气,他也不敢冒险带婴儿上路。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因此请我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
虽然他把到他家的路线说了几遍,我还是弄不清楚。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电灯,你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办法,我觉得不错。
我开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果然,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的农家夜里是很节约的。一路的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我急忙给婴儿检查病情。这婴儿烧得很厉害,不过没有生命危险。我给婴儿打了针,再配了一些药,然后向那农人交代怎样护理,怎样给孩子服药。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心里在想,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路回去呢?
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那农人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可以在他家过一夜。我婉言谢绝了。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人来求诊,我壮着胆子启动引擎(qínɡ),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的门口,说实话,我的心里充满着恐惧。但是,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都依然亮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我沿途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不断发出的隆隆声,以及风的哀鸣和车轮碾雪的索索声。可是我决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划横线。
出诊(chū zhěn chū zhěnɡ) 恐惧(kǒnɡ jù kǒnɡ jù)
沿途(yuán tóu yán tú) 碾过(niǎn ɡuò zhǎn ɡuò)
(2)照例子,扩写下面的句子。
例:外面寒风吼着。 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吼着。
①汽车行驶。
②医生做手术。
(3)我能用下面的关联词造句。
不管……也…… 虽然……还……
(4)农家冬夜的灯光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猴山上的猴子真有意思!有的荡秋千,有的捉迷藏,有的晒太阳。小明把一根香蕉递给一只小猴子,它接过去,学着人的样子剥起皮来。突然,一只大猴子从横杆上跳下来,抢过小猴子的香蕉就吃。小猴子先是一愣,接着就不住地叫着、追着。游人被它们逗得哈哈大笑。
(1)这一段一共有句话,都是写猴山上的猴子( )的。
(2)找出五个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3)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
同学们被小猴子逗得哈哈大笑。
我国唐代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韩愈。
他小时候,在家乡读书书。一天,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让他们各自去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能把一间屋子装满。放学后,学生都到集市上去了。第二天,有的买来树苗,有的买来竹子……可谁的东西都不能把一间屋子装满。老师很失望。过了一会儿,韩愈来了。只见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然后把蜡烛点燃。老师见了高兴得连声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1、给段文加个题目。
2、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3、老师为什么夸韩愈聪明?
4、第三自然段可分为几层?写出每层的意思。
读一读下面这则寓言,想想他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诗()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__”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内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①_________ ②_____③______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6)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
,时而,时而,时而。
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贝多芬和他的钢琴曲《致爱丽丝》
你们也许都听过贝多芬于1810年创作的那首流传久远的堪称经典的钢琴曲《致爱丽丝》。他写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他在一个冬天的经历。
那是一个寒冷的圣诞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火焰般的鬈发飘在风中,空气中隐约飘来富人们餐桌上烤鹅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位在寒风中哆哆嗦嗦的小女孩。小女孩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 贝多芬问 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 到塔希提岛 到阿尔卑斯山去看一眼 爱丽丝眼含泪水说 多好的老爹啊 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指引,又若内心深处正在接受神祇的帮助,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上帝!我的灵魂终于可以升入天堂了……”雷德尔老爹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是她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小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而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1) 写出下列词语在短文中的意思。
冷寂: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醉:____________________
旋即:____________________ 尘封已久: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给第4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贝多芬创作钢琴曲《致爱丽丝》的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②雷德尔老爹最后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和________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
(4) 在贝多芬的琴声中,雷德尔老爹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短文中的贝多芬和小女孩爱丽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