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中亚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区域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障城镇用水    ②开发水能资源    ③蓄水灌溉农田  ④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③修建防渗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若该地区急剧扩大种植业的规模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长远来看经济收益增长明显
B.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C.生态环境可能遭到破坏
D.生物多样性不会有太大变化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
年降水量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
亩产
粮食总产量
1985年
19%
333 km
520 mm
38 ℃
10%
205 kg
1.025亿 kg
1995年
10%
478 km
450 mm
42 ℃
35%
135 kg
0.975 亿 kg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物种减少 D.土壤盐碱化加剧

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退耕还湖 D.修建水库

该表反映了2008~2010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加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问题.

四大经济圈2008~2010产业结构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三角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中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无素质比较高
D.生产技术和设备比较先进

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比重将上升的有:
①劳动密集型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美国的粮食生产与欧洲相比,最显著的优势是

A.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机械
B.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可能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先进的科技水平

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A.淡水养殖 B.森林绿化,调节气候
C.分洪与蓄洪 D.发展立体农业

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
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
C.下游退耕还湖
D.修建和加固河堤

材料: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据此完成第题。完成问题
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

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D.围湖造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