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倡导“民族平等”,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四个方面,但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尊重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民族平等内容则未提及。这一信息说明孙中山( )
| A.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 B.早期民族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 C.刻意回避平均地权等经济要求 | D.具有狭隘的中外民族平等观 |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应当比喻的是
| A.深圳 | B.浦东 | C.海南 | D.珠三角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以为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
|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
| C.一定程度上忽略个别考察 |
|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 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
|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 C.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
| 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
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中,指出中俄家庭就像亲人一样一起生活。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B=H,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A=E | B.B=F | C.C=G | D.D=H |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
| A.反映封建统治垮台的必然性 | B.不符合史实,观点错误。 |
| C.说明了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 | D.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