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6年11月初,张学良就“停止内战,团结扰日”一事征询杨虎城的意见,杨向张明确提出“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张猛一听闻之下,极为愕然,沉默不语。可见“兵谏”发动之事,杨应走主倡者。蒋介石后来也说,西安事变的发生“最出人预料的一点,就是其主动者,实是张学良本身,而首先提出此一劫持者,则为杨虎城”。杨虎城是一个敢作敢为而又深谋远虑之人,他的“捉蒋”主张,不会是不加考虑就提出的,而是基于他多年来对蒋的长期观察和反复考虑才提出的。他说:“捉活蒋介石,还得放活蒋介石,杀是不能杀的,放是一定要放的”。“但绝不能轻信所谓人格‘担保’,必须抓到蒋介石的辫子,才能使他有所顾忌而不至于自食其言乃至回头来打击报复。”……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抗日大局都是不利的。难能可贵的是杨顾全大局,后来在周恩来的劝说下,表示“既然张副司令同中共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
——程莉、王晓丹《杨虎城的个性与西安事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虎城提出“兵谏”的历史背景及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虎城。(7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2)明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这种目的是否达到?为什么?
(3)清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依据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清的对外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心思想。这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或对当今的时代发展有什么影响?(要求:任选一个方面回答,皆同等给分。)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①②③④”四句话所反映的核心内容及对应的思想解放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
【材料二】“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音慧,意为小棺材)。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林纾《畏庐琐记》
【材料三】《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说明依据。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0年,英国新首相卡梅伦表示,将继续跟随美国在阿富汗作战。你认为:
材料二: 1840年4月7日,英国议会就是否同意政府对华战争的决议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一派主张对付中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一派对发动战争后,“对于封锁约1000或1000多英里海岸线的结果,表示某种怀疑”而加以反对。经过激烈的辩论后, 以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派兵侵略中国的政府对华政策。
1840年8月,义律率英舰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道光皇帝接到照会后,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等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9月,道光帝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继续办理中美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
(1)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2) 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卡梅伦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3) 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呢?
(4)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君主政体有什么不同?
(5)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政策是如何作出的?两者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议事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 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2分)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2) 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
体现在哪里?(5分)
(3) 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