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孔严字彭祖,少仕州郡,历司徒掾、尚书殿中郎。殷浩临扬州,请为别驾。迁尚书左丞。时朝廷崇树浩,以抗拟桓温,温深以不平。浩又引接荒人,谋立功于阃外。严言于浩曰:“当今时事艰难,可谓百六之运,使君①屈己应务,属当其会。圣怀所以日昃匪懈,临朝斤斤,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亦岂至私哉!而处任者所志不同,所见各异,人口云云,无所不至。顷来天时人情,良可寒心。古人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间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怀,不审竟当何以镇之?《老子》云‘夫唯不争,则万物不难与之争’,此言不可不察也。愚意故谓朝廷宜更明授任之方,韩彭可专征伐,萧曹守管籥②,内外之任,各有攸司。深思廉蔺屈申之道,平勃相和之义,令婉然通顺,人无间言,然后乃可保大定功,平济天下也。又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难以义感。而聚著都邑,杂处人间,使君常疲圣体以接之,虚府库以拯之,足以疑惑视听耳。”浩深纳之。
及哀帝践阼,议所承统,时多异议。严与丹阳尹庾和议曰:“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宜继成皇帝。”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从之。
时东海王奕求海盐、钱塘以水牛牵埭税取钱直,帝初从之,严谏乃止。初,帝或施私恩,以钱帛赐左右。严又启诸所别赐及给厨食,皆应减省。帝曰:“左右多困乏,故有所赐,今通断之。又厨膳宜有减撤,思详具闻。”严多所匡益。
太和中,拜吴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善于宰牧,甚得人和。余杭妇人经年荒,卖其子以活夫之兄子。武康有兄弟二人,妻各有孕,弟远行未反,遇荒岁,不能两全,弃其子而活弟子。严并褒荐之。又甄赏才能之士,论者美焉。五年,以疾去职,卒于家。(选自《晋书•卷七十八》,有删节)
注解①:使君: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②守管籥:管籥,钥匙。喻掌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静:平静 |
B.间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怀申:陈述 |
C.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从之竟:最终 |
D.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 夺:改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疾去职,卒于家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古人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C.钱塘以水牛牵埭税取钱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D.贪而无亲,难以义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下面几句话中,直接表现孔严的治理政务的才能的一组是
①人无间言,然后乃可保大定功,平济天下也
②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从之
③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
④帝曰:“左右多困乏,故有所赐,今通断之。又厨膳宜有减撤,思详具闻。”
⑤严并褒荐之。又甄赏才能之士,论者美焉
⑥五年,以疾去职,卒于家
A.①②③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严在殷浩手下任职时,深得殷浩器重,孔严能以大局为重,审时度势,劝谏殷浩认清形势的严峻,处理好于桓温的关系。殷浩非常同意他的看法 |
B.哀帝即位时,继承统系不明确,天下议论纷纷。孔严和庾和主张继承成皇帝正统,诸儒者都认为孔严的主张有道理。 |
C.孔严对各种非正式的赏赐以及宫内的供给膳食诸事,孔严都提出应该减省的建议,皇帝也同意了。孔严所做的匡正补益很多。 |
D.因为孔严善于治理,很得人心,因此余杭有个妇人度荒年,卖掉自己的儿子来养活哥哥的儿子,武康有人遇上荒年,抛弃自己的儿子而救活弟弟的儿子。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又引接荒人,谋立功于阃外。
(2)使君常疲圣体以接之,虚府库以拯之。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一10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
“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 |
B.庄则入为寿。寿:敬酒祝寿。 |
C.卮酒安足辞![]() |
D.杀人如不能举举:全,尽![]() |
下列句子分别遍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为人不忍”的一组是 ()
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③项王默然不应
④其意常在沛公也。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⑥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A.①②⑥ | B.①③⑥ | C.②③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亲自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项羽不仅原谅了刘邦,而且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 |
B.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从座位的安排上可以项羽依仗军事优势而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 |
C.鸿门宴上,项庄拔剑起舞,并不是为了助兴,而是要趁机杀掉刘邦。 |
D.樊哙闯帐,揭开帷幕在西边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由此可以看出樊哙的忠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赵威后问使者曰:“岁①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无恙耶?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③无恙耶?彻其环④,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⑤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注释】①岁:今年收成②业:加以任用③婴儿子:人名④彻其环:摘去耳环玉饰⑤朝:被朝廷褒奖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书未发(打开) | B.使者不说(通“悦”,高兴) |
C.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故意) | D.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也(引领) |
赵威后举出什么事例来证明齐国施政不当?(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赵威后的见解相当精辟,概括说说本文体现了赵威后怎样的政治思想。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一)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⑵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他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有:
、。后文写他“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备哪些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9分,每小题3分)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太祖临兖州,辟昱,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名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选自《三国志·程昱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趣:趋向,奔赴 |
B.君,民之望也望:敬仰,此处作名词,敬仰的人 |
C.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相:帮助,辅助 |
D.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表:表扬,表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归而说之,殆可 |
B.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吾定绍,将加兵于岱 |
C.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 |
D.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阿县丞王度叛乱,县令奔逃。程昱派人侦察情况,与薛房用计诱导民众,找回县令,防守县城,最终打败了王度。 |
B.兖州刺史刘岱遭受公孙瓒的威胁时,程昱劝说刘岱不要与袁绍决裂而亲附公孙瓒,认为刘岱与袁绍决裂而亲附公孙瓒是舍近求远的危险举措。 |
C.程昱到范县后,对县令靳允动之以情,晓以大义,分析利害,靳允深受感动,坚定了守城信心。程昱趁此良机,让靳允杀死氾嶷,将军队和守城之权交给了靳允。 |
D.程昱是三城防守的中流砥柱,其他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靳允听从程昱劝说,冒着亲人被杀的风险,一心守城,东阿县令枣祗率吏民拒城坚守。兖州府从事薛悌也与程昱出谋划策,三城吏民团结一心,共度危机。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朝闻道,夕死可矣。 |
B.善始者实繁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
C.振之以威怒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 |
D.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不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斯亦伐根以求木![]() |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吾从而师之 |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臣闻求木之长者 |
D.而况于明哲乎青取之于蓝 |
下面翻译的句子正确的一句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君王应当重视神灵的器皿。 |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克服到最后的却很少。 |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会 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把骨和肉扔给行路的人。 |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