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孔严字彭祖,少仕州郡,历司徒掾、尚书殿中郎。殷浩临扬州,请为别驾。迁尚书左丞。时朝廷崇树浩,以抗拟桓温,温深以不平。浩又引接荒人,谋立功于阃外。严言于浩曰:“当今时事艰难,可谓百六之运,使君①屈己应务,属当其会。圣怀所以日昃匪懈,临朝斤斤,每欲深根固本,边宁国耳,亦岂至私哉!而处任者所志不同,所见各异,人口云云,无所不至。顷来天时人情,良可寒心。古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间日侍座,亦已粗所怀,不审竟当何以镇之?《老子》云‘夫唯不争,则万物不难与之争’,此言不可不察也。愚意故谓朝廷宜更明授任之方,韩彭可专征伐,萧曹守管籥②,内外之任,各有攸司。深思廉蔺屈申之道,平勃相和之义,令婉然通顺,人无间言,然后乃可保大定功,平济天下也。又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难以义感。而聚著都邑,杂处人间,使君常疲圣体以接之,虚府库以拯之,足以疑惑视听耳。”浩深纳之。
及哀帝践阼,议所承统,时多异议。严与丹阳尹庾和议曰:“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宜继成皇帝。”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之。
时东海王奕求海盐、钱塘水牛牵埭税取钱直,帝初从之,严谏乃止。初,帝或施私恩,以钱帛赐左右。严又启诸所别赐及给厨食,皆应减省。帝曰:“左右多困乏,故有所赐,今通断之。又厨膳宜有减撤,思详具闻。”严多所匡益。
太和中,拜吴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善于宰牧,甚得人和。余杭妇人经年荒,卖其子以活夫之兄子。武康有兄弟二人,妻各有孕,弟远行未反,遇荒岁,不能两全,弃其子而活弟子。严并褒荐之。又甄赏才能之士,论者美焉。五年,以疾去职,卒家。(选自《晋书•卷七十八》,有删节)  
注解①:使君: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②守管籥:管籥,钥匙。喻掌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欲深根固本,边宁国耳静:平静
B.间日侍座,亦已粗所怀申:陈述
C.诸儒咸以严议为长,从之竟:最终
D.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改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疾去职,卒家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B.古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因长句,歌以赠之
C.钱塘水牛牵埭税取钱直五亩之宅,树之
D.贪无亲,难以义感涂有饿殍不知发

下面几句话中,直接表现孔严的治理政务的才能的一组是
①人无间言,然后乃可保大定功,平济天下也
②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从之
③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
④帝曰:“左右多困乏,故有所赐,今通断之。又厨膳宜有减撤,思详具闻。”
⑤严并褒荐之。又甄赏才能之士,论者美焉
⑥五年,以疾去职,卒于家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严在殷浩手下任职时,深得殷浩器重,孔严能以大局为重,审时度势,劝谏殷浩认清形势的严峻,处理好于桓温的关系。殷浩非常同意他的看法
B.哀帝即位时,继承统系不明确,天下议论纷纷。孔严和庾和主张继承成皇帝正统,诸儒者都认为孔严的主张有道理。
C.孔严对各种非正式的赏赐以及宫内的供给膳食诸事,孔严都提出应该减省的建议,皇帝也同意了。孔严所做的匡正补益很多。
D.因为孔严善于治理,很得人心,因此余杭有个妇人度荒年,卖掉自己的儿子来养活哥哥的儿子,武康有人遇上荒年,抛弃自己的儿子而救活弟弟的儿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又引接荒人,谋立功于阃外。
(2)使君常疲圣体以接之,虚府库以拯之。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 惟知 言 则 有 以 明 夫 道 义 而 于 天 下 之 事 无 所 疑 养 气 则 有 以配 夫 道 义 而 于 天 下 事 无 所 惧 此 其 所 以 当 大 任 而 不 动 心 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四书是指
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文言文阅读
贾生传
【清】侯方域
贾生名开宗,商丘人也。少落拓不羁,十四岁从其师学。师故儒者,喜绳墨。贾生慕司马相如之为人,学击剑鼓琴,嗜远游。师以弗类己,之。贾生固谓:“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即日除弟子籍,更去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余,益负才。
陈腾凤来士,寓意郡太守,欲贾生充饩县官,贾生曰:“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却不就。共郡人张渭等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白昼射箭,中夜击鼓。宋俗上元夜张灯饮酒。贾生率其徒,疾驰百余里,漏下三鼓抵睢阳。司马氏者,睢阳巨族也。张银瓢,容酒数斗,约能胜饮者持瓢去。群少皆醉卧,窘甚。贾生忽叱咤登阶,举瓢一饮,即掷瓢付奴持之,不通姓名,坐宾骇散。
久之,贾生贫益甚,盛夏,服短褐不完,过市,儿童随笑之,贾生浩歌不辍。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为计赀财,复田舍。
凡七应举不第,因大悟,尽焚其所读书,闭户揣摩十余年,驰骛于先达师说十余年,最后而冥坐穷思,与侯方域、徐作肃往复辨论又几十年,卒于正,天下以“纯儒”称之。
既老,更追忆少游京洛,集所闻见述《帝都》《君德》《相术》三篇。已,买舟金陵,泛吴越。与侯方镇、方域为忘形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侯方域曰:“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者欤?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呜乎,彼终身守一,众矣。倘非其与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
(有删改)
【注释】①羊质:典出扬雄《法言》“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谓徒具外表而无其质。②大人先生:阮籍有《大人先生传》,通过虚构人物“大人先生”,抨击虚伪礼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以弗类己,诮之诮:担忧 B.陈腾凤来校士校:考评
C.尽焚其素所读书素:平时 D.卒轨于正轨:遵循,依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年轻时就放浪形骸,十四岁从师学习,与老师循规蹈矩的性格不合,于是离开自己的老师,与村里的年轻人为伍。
B.贾生酒量过人,还因此赢得过一个银瓢。他还在盛夏之时,穿着破旧的衣服,路过集市放声歌唱,全然不顾儿童的嘲笑。
C.贾生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结果,于是大彻大悟,遵循当初老师教导,潜心研究儒学十余年,最终成为一个纯粹的儒者。
D.作者认为贾生年轻时有侠客之风,后来却成了学识渊博之士,与不知变通的人相比,是一个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
(2)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
列举贾生“不羁”的表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
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
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高祖受禅。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
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
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后主实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帝曰:“即如卿言,谁当居此?”后主时亦在侧,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奂又奏曰:“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后主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其梗正如此。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B.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C.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D.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B.“台阁”在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
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奂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他幼年被叔父收养。好学,善写文章,通读经史。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孔奂为人刚正。任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被匿名信诽谤,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只有他敢于在朝堂上争辩此事,最终真相大白。
C.孔奂为官清廉自守。担任晋陵太守时,妻子儿女都没有随他赴任,孔奂只用一只船到达任所。他的生活朴素简约,所得俸禄都用来赡养孤寡之人。
D.孔奂虽逢乱世,却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品行受到君主的赏识。高宗时他对太子詹事的人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据理力争,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2)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屈突通仕隋为虎贲郎将。(隋)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其弟盖为长安令,亦以方严显。时为语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安定,初不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精甲袭破之。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唐高祖李渊)起代王遗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既行。而显和来降。刘文静遗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仁果,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东略属公,如二子何?”通曰:“臣老矣,不足当重任。然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帝太息曰:“烈士徇节,吾今见之。”
赞曰:屈突通尽节于隋,而为唐忠臣。
(《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善言旌:表彰
B.通阳言师旋:凯旋,胜利
C.通兵关中兵击之,安定次:驻扎
D.夜精甲袭破之简:选拔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陛下至仁育四海②越国鄙远
B.①不大克,亦不败负②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C.①次安定,初不战②备他盗出入非常也
D.①通独无取②较秦之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唐高祖李渊)起代王/遗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蹙/或说之降
B.高祖(唐高祖李渊)起/代王遗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蹙/或说之降
C.高祖(唐高祖李渊)起/代王遗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蹙/或说之降
D.高祖(唐高祖李渊)起/代王遗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蹙/或说之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突通为人正直,秉公办事,他的弟弟屈突盖也以刚正严厉而知名。从民间歌谣中就能看出他们为官的威严。
B.隋末政治日益腐败,各地纷纷起兵反抗朝廷,隋军全无斗志,将领皆降,只有屈突通凭自己超人的谋略与胆识苦苦支撑。
C.战事失利,屈突通的处境十分窘迫,但他决心以死殉国,面对别人甚至自己儿子的劝降,他意志坚定,不为所动。
D.大势已去,回天无力而降唐,并没有损伤屈突通一代名将的形象;为官清廉,报国无私更增添了这位忠臣的光彩。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2)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3)然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

课外文言文阅读:
五丁开山
蜀国弱,然道难,秦强收不能得之。秦王诈,责匠凿五牛,日坠金于其后,曰:牛便金。许于蜀。蜀王贪,欲五牛。时蜀有五力士,千斤力,无人敌。王遣五丁开山迎牛。
五牛归蜀,蜀王怒。秦闻道通虽悦,然惧五丁勇,不进。
时三十二,秦悉其好色,故以胭粉惑之:“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还到梓潼。有穴见大蛇,为患。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揽之,抴蛇出洞。霎,山崩,即压杀五人及秦女,而山分为五岭。
闻五丁亡,蜀道通,秦无惮,军至,蜀王卒。
对下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诈诈:欺骗 B.蜀王卒卒:完成
C.有穴见大蛇见:通“现”,出现 D.许于蜀许:答应

下列各组相同的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道难惧五丁勇 B.谢罪手揽之
C.愿许五人欲诛 D.许蜀朝坠金其后

下列各句都是省略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是省略的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蜀王)三十二 B.(五丁)还到梓潼
C.(五丁)以手揽之 D.(蜀王)闻五丁亡

翻译上文中的句子。
(1)责匠凿五牛,日坠金于其后
(2)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