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如山,未尝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
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药居:聚集,搜集
B.积如山券:借据,欠条
C.未尝取直诣:前往
D.终不言复:回答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          不害清为富也
B.市人其异,皆笑之     清不怠遇其人
C.清有道者欤        执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广     一旦复柄用,厚报清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拍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王者众矣天下

那些穷困料到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 “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贯、黄溍之门游:游学
B.官内庭久,未尝人过讦:攻击
C.微景濂,几误言者罪:罪名
D.客问禁中语 ,即指示之指示:指给……看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宋濂诚实品质的一组是
①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②所居室,署“温树”
③濂具以实对④濂惟举其善者曰
⑤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⑥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茹太素上万言书惹皇上震怒,是宋濂让皇帝心平气和,茹太素的意见才尽被采纳。
B.宋濂非常博学,不仅在朝中享有盛名,而且美名远播海外,天下学者都很敬重他。
C.宋濂为官谨慎,为人正直,诚实不说假话,太祖认为他不只是君子,或许当称为贤人。
D.宋濂备受皇上的信任和亲近,皇上对他以礼相待,朝廷的事情,皇上要反复咨询他。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应诏言:“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有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隔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德,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下列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中贵人有北方珍玩以进者市:买
B.时龙大渊、曾觌用事用事:掌权
C.寻隆兴府易:降职
D.为干办公事辟:征召

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陆游敢于直言的是
①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②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
③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隔者,与众弃之。
④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⑤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
⑥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各项说法,与原文文意吻合的是

A.张焘在皇帝面前谈及龙大渊、曾觌当权的一些问题,皇帝追问看法的由来,张焘只好如实告知了皇帝,皇帝因此对陆游十分生气,同时也把张焘贬职外调为建康通判。
B.陆游在王炎手下做事时,认为要进取中原必要从长安开始,因此他建议王炎储备粮草、训练军队,只要敌人来挑衅就进攻,敌人不来就做好防守工作。
C.陆游被起用知严州,临行向皇帝辞行,皇帝告诉他严州山水秀丽,在空暇之时可以以诗文自娱。这表面上看是对陆游的关心,但这实际上表明陆游并未受到皇帝的重用。
D.陆游晚年复出,为权相韩侂胄撰写了《南园阅古泉记》,他因此遭到清流名士的非议,而朱熹则早就预见了此事,由此可见朱熹确实有先见之明。

用“/”给下面的句子冒号后面的部分断句,限断六处。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 非 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 老 而 后 六 经 序 游 侠 则 退 处 士 而 进 奸 雄 述 货 殖 则 崇 势 利 而 羞 贫 贱 此 其 弊 也 予 按 此 正 是 迁 之 微 意。(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翻译下面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1)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2)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3)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瑜性凶狡,然隽辩骁果,骑射刀笔之长,亦称于当代.起家累为从事。天福中,授左赞善大夫。会濮郡秋稼丰衍,税籍不均,命乘使车,按察定计。既至郡,谓校簿吏胡蕴、惠鹗曰:“余食贫久矣,室无增资,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由是濮之部内五邑令长共敛钱五十万,私献于瑜。瑜即以书上奏,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擢瑜为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镇东平也,瑜父钦祚为节度副使,及重威移镇常山,瑜乃诡计于重威,使奏己为恒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岁余,入为刑部郎中.丙午岁,父钦祚刺举义州,瑜归宁至郡。会契丹据有中夏,何建以秦州归蜀,瑜说钦祚曰:“若不西走,当属契丹矣!”厉色数谏,其父怒而不从。因其卧疾涉旬,瑜仗剑而胁之曰:“老懦无谋,欲趋砲烙。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父不得已而听之。时陇东屯兵扼其川路,将北趣蕃部,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徽歃血为约,以兄事之。谓徽曰:“西至成都,余身为相,余父为将,尔当领一大郡,能遂行乎?”徽曰:“诺。”瑜虑为所卖,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行有期矣,徽潜召其党,伺于郊外。子夜,瑜举族行,而辎重络绎十有余里。徽之所亲,循沟浍而遁,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其党起于伏莽,断钦祚之首,贯诸长矛。平生聚蓄金币万计,皆为贼所掠,少长百口,杀之殆尽。瑜尚独战千人,矢不虚发,手无射捍,其指流血。及窘,乃夜窜山谷,落发为僧。月余,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为侯益所杀,时年三十九岁。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十一》,略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我致意县宰,且求贷假:借
B.瑜归至郡宁:平息
C.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罢免
D.为樵人所获,送岐州絷:捆绑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瑜生性狡诈的一组是()
①瑜即以书上奏②使奏己为恆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
③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
④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徽歃血为约,以兄事之
⑤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⑥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瑜工于心计,但最终却被人算计,他设计使自己成为一个清官的形象而获得高祖的称赞;为借路,他用官帽引诱利用赵徽,却反遭赵徽算计,损失惨重。
B.王瑜一生短暂却仕途顺利。他离家为官先从从事做起,天福年间获左赞善大夫一职,后受朝廷提拔为太府少卿,接着任恒州节度副使,还入朝做过刑部郎中。
C.王瑜骁勇果敢,擅长骑射。他在举家撤离途中遭到盗贼首领赵徽的暗算, 最后只身一人与赵徽属下一千多人激战,箭无虚发,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盗贼所杀。
D.王瑜对待父亲的态度暴露出他的无礼及凶狠的性格。他在劝说父亲西逃时,脸色严厉,父亲不悦,不愿听从,王瑜不顾父亲已卧病在床十多天,竟然拔剑相威胁。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
译文:
(2)行有期矣,徽潜召其党,伺于郊外。
译文: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捶之。”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议者惜其失几。
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命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
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人爱之,为立生祠。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未报,得疾卒。赠中书令,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饥,琳尽发以民贷:借给
B.是重困民,无时也已:停止
C.帝之然:正确
D.议者谓可此时因:趁着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
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②人爱之,为立生祠
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
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连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进行依法严惩。
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排众议,主张不杀;元昊死,幼子立,程琳主张不应趁人之丧,而应采取怀柔政策。
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朝廷派使者去册封契丹,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让人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
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他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所以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立了祠庙。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⑵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伍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来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赢。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貌吾所甚恶也适:恰好,正好
B.其手而与之坐搏:握住,抓取
C.与将军之以如秦节:礼节,气节
D.故圣人之所贵:重视,崇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子胥修法制今其智反不能及
B.齐以东帝困天下此非曹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秦之道苟以天下
D.请说之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3分)
译文: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译文:
(3)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分)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