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航线的探险者(船队)。
A:___ _______;B:______ ____;
(2)这两次航行都是在__ ____国王的资助下进行的。其A航线的重大收获是:_______________;而B航线的开辟者(船队)第一次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航海家在航海中的日记里写到: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以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在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966千米长的小西班牙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你认为这位航海家应该是谁?他的日记中关于地理位置的记载有一处错误,请将其指正。
(4)1992年是这位航海家航行成功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世界很多地区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请全面评价那一时代航海家全球探索的历史影响。
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含义的重要会议,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1)在这次会议以前,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有哪些?
(2)这次会议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伟大的历史作用”?
(3)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说明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发生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材料二: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材料一中,农民积极性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次改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阅读材料二,如果在农村合作社的基础上向公有化程度更高的人民公社迈进,会不会更有利于农村的发展?为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你会发现同样在农村,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制度,却取得了相同的效果,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成为国人们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问题
从“一大”到“七大”
(1)正确填写下表空格
名称 |
时间 |
地点 |
全国党员人数 |
主要领导人 |
第一次 |
53 |
|||
第三次 |
1923年6月 |
广州 |
420 |
陈独秀 |
第七次 |
1945年4-6月 |
121万 |
(2)中共“七大”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
(3)中共“七大”为 准备了条件。同时这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在这之前,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是在 会议上确立的。
(4)上表中会议地点和党员人数的变化,可以说明哪些问题?①:
②: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十年代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这场“革命”指 革命。“先生”是 。
(2)“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A.组建了革命团体。 | B.在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政党。 | C.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D.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原因是 。
(4)这场革命失败的一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