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7—19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依据所学知识(附表)回答以下问题:
附表:世界大事年表

1640年
英国               
1649年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1689年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776年
《      》通过,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7年
美国制定三权分立的宪法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2年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782年
第一台蒸汽机问世
1840年前后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此后,法国、美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1)把上面材料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17—18世纪欧洲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3)17—19世纪上半期,欧美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欧美在科技领域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①英国大革命后、法国拿破仑、美国1787年,都颁布了什么法律性文件?②这些法律性文件在当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③对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加强哪一方面的工作?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拿破仑法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四位人物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请回答:
(1)上述图片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请依次以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写出其中的三件大事。
(2)图①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但后人还是给予极高的评价。请用一句话说明理由。
(3)从上述四个事件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材料三: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 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它猛烈抨击了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儒家思想从此确立在中国古代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构成。儒家提倡“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步入近代,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出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的主张。
材料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新文化运动喊出“倒孔”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除了材料一中涉及的,新文化运动还有哪些主要内容?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性?
(3)材料三的“某革命理论”指什么?
(4)请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1分)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 ①“师夷长技”图 ② 变法图强图③孙中山图④青年杂志
请回答:
(1)上述图片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请依次以经济到政治到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写出其中的三件大事。(3分)
(2)给上述四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上述四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一种怎样的追求?其艰难性对我们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材料三 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你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说说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条约的内容?
(3)材料三中“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什么?这场“神圣的民族战争”结果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