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唐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阳都尉。  
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於是封阳华亭侯。
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破之,枭其将军尹卢。
七年,权到皖,使琮与辅国将军陆逊击曹休,破之於石亭。是时丹阳、吴、会山民复为寇贼,攻没属县,权分三郡险地为东安郡,琮领太守。至,明赏罚,招诱降附,数年中,得万馀人。
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为人恭顺,善於承颜纳规,言辞未尝切迕。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隔绝障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猥亏江岸之兵,以冀万一之利,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琮既亲重,宗族子弟并蒙宠贵,赐累千金,然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
《吴书》:“初,琮为将甚勇决,当敌临难,奋不顾身。及作督帅,养威持重,每御军,常任计策,不营小利。” (节选自《三国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便赡振:救济 B.权时已与吕蒙议袭之阴:暗中
C.故琮表不答寝:休息 D.言辞未尝切迕:抵触,违反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B.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C.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D.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策初到吴地,全琮的父亲率先归附,孙策表封其为丹阳都尉。孙权做车骑将军时,任命全柔为长史,后调任桂阳太守。
B.刘备率领关羽的人马包围襄阳樊城,全琮首倡偷袭之策,当即为孙权所采纳赞赏,事成之后又在宴会上加以表彰。
C.全琮统率军队征讨六安时,不主张冒险侥幸,反对其他将领提出的分兵抓捕百姓的策略,认为不是维护国家大局的行为。
D.孙权将要攻打珠崖与夷洲,全琮认为该处地僻,士卒征讨,易染疾病,反对出征,孙权却未听从,但一年后后悔不已。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
(2)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王已约,乃引兵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引兵而东归解:涣散,松弛
B.楚兵食尽罢:通“疲”,疲惫
C.以舒屠六,九江兵举:“尽”的意思
D.歌数阕,美人之和:应和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②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③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④大司马周殷叛楚
⑤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⑥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B.张良献计,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C.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D.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⑵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后徙于巩。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金人南侵,郡县募勤王军,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顷之,复从种师中,师中败死,彦仙走陕州。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建炎元年四月,金人屠陕州。经制使王躞度不能支,引部曲去,官吏逃逸。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表里夹攻,遂复陕。以功迁阁门宣赞舍人。家素留巩,尽取至官,曰:“吾父母妻子同城存亡矣!”闻者感悦,各有固志。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彦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四年正月丁巳,城陷,彦仙挟亲军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并其家遇害。先是,虏尝许以河南元帅,及围合、复言如前约,当退师,彦仙叱曰:“吾宁鬼于宋,安用汝富贵为!”虏惜其才,必欲降之,城将破,先令军中:生致者予万金。彦仙平时弊衣同士卒,及是杂群伍中死,虏不能察。其为人,面少和色,有犯令,虽亲属不贷。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军事独裁决,至郡政必问法所底,合境称治。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制使王躞不能支度:估计 B.二年三月,兵直州南引:率领
C.生者予万金致:得到 D.虽亲属不贷:推卸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围陕②但求欲死,不顾利害
B.①虏尝许河南元帅②时操军兼饥疫,死者太半
C.①是杂群伍中死②徐公何能君也
D.①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均之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彦仙忠诚爱国的一组是()
①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
②彦仙散家赀,得三干人,入援京师。
③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
④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
⑤矢集身如猬,左臂小刀,战逾力,遂死之。
⑥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南侵时,李彦仙用自家钱财招募士兵入援京师,后随从种师中作战并攻占陕州,守将李弥大派他扼守殽、渑之间地区。
B.金兵攻陷陕州,经制使王躞带兵离开,而李彦仙独自坚守一方,很多人归依他,其后他带兵直奔州南,收复了陕州。
C.在金人十万大军包围陕州时,李彦仙曾用计打退敌兵。后城被攻陷,李彦仙带兵巷战,身受重伤坚持战斗,英勇战死。
D.李彦仙战死前曾严词拒绝敌人的高官引诱。他平时严正执法,廉洁无私,受到将士拥戴,地方政事也治理得很好。

将试卷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
②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
③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善良
C.世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D.与乎石门之异矣徒:门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遨入少室山为道士今其智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及其所既倦
C.徙居华阴,欲求之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或不焉

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蛛①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襄③。蚕妇持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④躯。然则其巧也,适⑤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⑥,天子衮龙⑦,百官绂绣③,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⑨,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
①蛛——蜘蛛。尔——你。②黄口灿然——嫩黄的嘴巴金光灿灿。③固之自襄——牢牢地把自己襄起来。④厥(jué)一一那个。代词,其;他的;思厥先祖父。(苏洵《六国论》)⑤适——恰好。⑥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⑦衮龙—一古代帝王穿的礼服(衮,gǔn)。⑧绂(fú)绣——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⑨枵(xiāo)腹而营口——空着肚子寻求食物。枵腹,空腹。营,谋求。
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意思。
然则其也巧:
这则寓言通过蚕和蜘蛛的对话,反映了哪两种对立的人生观?
你认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阅读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项是

A.可乐也信:相信
B.虽舍万殊趣:同“取”
C.终于尽期:至、及
D.修短随化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A.当其欣所遇/而君幸赵王
B.犹不能不之兴怀/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已陈迹/谁大王为此计者
D.夫人相与/耳得而为声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选文第二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