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一战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积
(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四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写出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名称,并说出它们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
(3)材料四中的士兵们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将会面对哪些新式武器?
(4)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四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5)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你有何启示?(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辨史 (14分)

请回答问题:
(1)以上是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历程中各政治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简要概括他们各自有哪些思想主张?
(3)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努力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来都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4分)
(1)请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名称。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列举唐朝时与之友好交往的事例(一个即可)。
(3)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新疆地区。清朝时,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哪一位皇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后来,清政府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收复新疆,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
(4)邓小平为和平统一祖国创造性地提出什么伟大构想?这一构想在我国已有哪些成功典范?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如图,观察下面三幅图片: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如果要给图一加上标题,你认为用什么标题最合适?
(2)与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图三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从图中看,这次壮举最远到达哪里?
(4)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趋势和潮流。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萄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
——摘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成为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和贸易飞速发展……谁也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为了继续获取超额利润,一些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其他国家倾卸,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的生态危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全球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对世界方面有何影响?
(2)当今建立的哪一国际组织是全球化在“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
(3)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你同意吗?请你根据材料二加以概括说明。
(4)针对材料二中环境问题,请你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自然环境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大力投资,采取种种措施,雇佣了数百万人,吸纳了大量失业者,,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材料三:……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材料四:如图是上海某调查组关于“公众最为关注哪些民生问题”进行的一次调查所得的结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孟子的为政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应对危机时最能
体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特点的
一项措施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人民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谈谈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4)请从右图任意选出一个你关注的因素,谈谈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分,正确指出存在的问题1分,答出合理的解决对策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