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巴士底狱是巴黎的著名监狱,曾被视为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
(1)当时法国的著名启蒙思想家中,哪位曾被两次投入巴士底狱?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说说其中的原因。
(2)1789年,巴黎人民推翻了巴士底狱。假如卢梭在世,他将如何评价这种举动?其根据是什么?
(3)为了避免发生在巴士底狱的悲剧重演,假如征求孟德斯鸠的意见,你认为这位启蒙思想家将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述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内容及影响。 (10分)
联系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概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中国的秦始皇和雅典的伯里克利分别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其基本特点分别是什么?
(2)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政治制度的正常运作?
(3)这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评价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