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利克里统治时代,23岁的雅典公民萨克尼娶了18岁的玛雅丽。他们很幸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们可以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 B.萨克尼当年有成为法官的可能 |
C.萨克尼有权担任一切官职 | D.萨克尼可以享受“观剧津贴” |
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争持政府改革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北魏孝文帝确立先进生产关系的关键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 B.迁都洛阳 |
C.采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 | D.改革鲜卑旧俗 |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
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 |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
阅读材料:
日本银行的《经济统计月报》显示,在1984年到1989年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9.9,远远超出了同一时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的9.2%;同时对房地产融资余额也从1984年的17万亿日元增加到1989年的43万亿日元。
在1985年到1989年间,日本企业的资金需求为61.7万亿日元,而同期却筹措了233.1万亿日元,其中有171.4万亿日元用于非生产性支出。也就是说日本企业筹措到了实际生产需求的近4倍资金,其中有近75%被用于股票或土地投资等。
随着日本出口迅猛增长,日美经济摩擦加剧,1985年9月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日本承诺日元升值和改变经济结构。由于日元持续升值,成本增加,出口锐减,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当时,“股价神话”和“土地神话”——什么都可以跌,只有股价和地价不会跌——被投资者普遍认为是真理。
日经平均指数从1985年年底的13000点暴涨到1989年12月29日的历史最高点38915点,随后快速下滑,到1992年8月中旬,股指已降至14309点,接近泡沫开始时的13000点。与此同时,地价进入了痛苦的缓慢下跌通道。金融、土地投机泡沫崩溃,日本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萧条期:日经平均指数降至8000点;地价跌为最高值的20%左右;在1992年到2001年期间,各银行的不良债权损失总额高达90万亿日元,约占泡沫期贷款增量的80%。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面临着与当年日本极为相似的局面。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吸取那些教训,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国有化 | 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
C.扩大政府开支 | D.政府直接采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