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数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时顾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A.体现了“工商立国”的思想 B.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C.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D.肯定了商人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行、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反映了清政府

A.不在乎财政收入的多少 B.竭力维持华夷之间的藩篱
C.对西方侵略者完全屈服 D.不顾国家主权与尊严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A.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B.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这场彻底的革命)必然使旧制度所包含的坏东西和好东西同归于尽。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作者在这里反思了

A.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条件
C.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D.优良制度所具有的永恒价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