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最大差值可能为( )
| A.99mm | B.199 mm | C.299mm | D.399mm |
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该国发展的是( )
| A.种植园农业 | B.畜牧业 |
| C.混合农业 | D.灌溉农业 |
该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最严重环境( )
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 B.土地石漠化 |
| C.土壤盐碱化 | D.土地荒漠化 |
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下表为降水量在60mm/30分钟时,“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读表回答题。
| 植被覆盖率 (%) |
径流量 (mm/30分钟) |
入渗量 (mm/30分钟) |
产沙总量 (g) |
减流效益 (%) |
减沙效益 (%) |
| 100 |
9.77 |
50.23 |
0.85 |
80.78 |
99.30 |
| 85 |
20.46 |
39.54 |
1.52 |
59.75 |
98.77 |
| 70 |
27.31 |
32.69 |
4.34 |
46.27 |
96.48 |
| 60 |
38.24 |
21.76 |
24.11 |
24.77 |
80.41 |
| 40 |
41.91 |
18.09 |
57.29 |
17.53 |
53.45 |
| 20 |
42.44 |
17.56 |
88.75 |
16.51 |
27.89 |
| 0 |
50.83 |
9.17 |
123.07 |
0 |
0 |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
B.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
C.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
D.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
2.在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条件下,同时对减流减沙效益影响均较大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范圈是()
A.20%~40% B.40%~60% C.60%~70% D.70%~85%
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读图分析回答题。
1.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沙漠化、水土流失
B.盐碱化、水土流失
C.沙漠化、盐碱化
D.水源短缺、植被破坏
2.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术手段为()
A.1:20万比例尺卫星遥感图像、GIS
B.1:50万比例尺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C.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1:20万比例尺卫星遥感图像
D.GPS、GIS
读1984—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回答题。

读江苏省不同季节平均气温分布图(下页),回答题。
1.分别表示该省冬、夏两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是
A.图①、图② B.图④、图③ C.图①、图③ D.图④、图②
2.该省部分城市与其自然植被、气候类型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A.南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连云港——温带季风气候
B.苏州——温带季风气候;徐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连云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京——温带季风气候
D.徐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苏州——亚热带季风气候
3.决定该省冬季等温线基本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热力性质 B.纬度 C.地形 D.洋流
读中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题。
![]() |
1. 该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丙山脉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的大致分界线,相当于400毫米等降水线
B.甲所在的河段,解放以后曾经出现过断流现象
C.乙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丁地铁路线是兰新线上的一段
2. abc三地降水量大小,正确的是
A.a>b>c B. b>a>c C. c>a>b D. 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