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古希腊 |
普罗塔戈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宋城市、坊不再严格分开 |
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 |
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 |
D.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依法治国的方略 |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 B.井冈山时期 | C.延安时期 | D.过渡时期 |
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中共一大(1921年) |
中共二大(1922年) |
|
中国社会性质 |
未阐述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革命目标 |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
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
革命对象 |
资产阶级 |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
革命力量 |
工人、农民和士兵 |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D.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B.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
C.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