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 B.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
| C.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
|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 A.基础相当薄弱 | B.照搬苏联经验 |
| C.强调政治导向 | D.发展急于求成 |
下列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④成功研制高性能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 A.②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①④③ | D.①③②④ |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 | B.曾国藩 | C.孙中山 | D.康有为 |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政党力量多元化 | B.政权更替频繁 |
|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 A.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
| B.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
|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