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演变的简要进程
阶段 |
演变 |
萌芽于战国 |
(1)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 (2)实践: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 |
建立于秦朝 |
(1)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2)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巩固于西汉 |
(1)实行刺史制度 (2)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完善于隋唐 |
(1)实行三省六部制 (2)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3)调整和健全府兵制 |
加强于北宋 |
(1)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立更戍法;建立禁军 (2)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新发展于元朝 |
(1)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行省制度 |
空前强化于明清 |
(1)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等 (2)清朝前期:设南书房 |
衰败于晚清 |
(1)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沦丧 (2)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 |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种力量对近代民主政治的探索及其曲折历程
阶级(或政党) |
探索活动 |
农民阶级 |
《资政新篇》主张听取社会舆论,由公众选举官吏 |
资产阶级 |
(1)康梁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但由于顽固势力的阻挠而失败 (2)民主共和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袁世凯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复辟帝制;蒋介石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使共和政体有名无实 |
中国共产党 |
(1)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提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中共“七大”,毛泽东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
(1)根据材料一,归纳历代统治者在哪些领域维护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晚清走向衰败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探索的特点,并对这一时期的探索结果作简要评析。(6分)
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一般为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广泛的社会影响,被统治阶级也利用宗教进行反对旧的统治秩序的斗争。
请完成:
(1)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2)分析指出西欧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在科学、文艺领域贯彻“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只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为迎接挑战,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如果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他所说的话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为此他作了哪些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6分)
(2)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