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阅读。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③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④相间。儿怠,则少加槚楚⑤,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绩:刺绣、纺织。④轧轧:纺织机的声音。⑤槚(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 )
无误,乃已 ( ) ④既识,即拆去 ( )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解衣以胸温儿背 蒙辞以军中多务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A.两个“以”字的意思相同,两个“方”字的意思不同。 |
B.两个“以”字的意思相同,两个“方”字的意思也相同。 |
C.两个“以”字的意思不同,两个“方”字的意思相同。 |
D.两个“以”字的意思不同,两个“方”字的意思也不同。 |
翻译下列句子。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
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
⑴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⑵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⑶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⑷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4小题,12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世隶耕隶,属于。 | B.泯然众人矣泯,消失。 |
C.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客人。 | D.贤于材人远矣材人,有才能的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的“伤”字是什么意思?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词。
(1)一狼洞其中。(《狼》)(2)满坐寂然。(《口技》)
(3)愿为市鞍马(《木兰诗》)(4)地维绝。(共工怒触不周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4小题,12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水尤清洌 / 以其境过清 |
B.心乐之 / 似与游者相乐 |
C.其岸势犬牙差互 / 其一犬坐于前 |
D.隶而从者 / 名之者谁?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文章前面写道“心乐之”,后面又写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如何理解作者的快乐和凄凉?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
⑴泉而茗者(《满井游记》)
⑵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⑷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