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 |
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 |
D.“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
1957年,毛泽东率领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庆祝活动。赫鲁晓夫在庆祝大会上宣称: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共产党人很受触动。第二天,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宣布:“15年后我们可以赶上或者超过英国。”这表明( )
A.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 |
B.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
C.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
D.我国通过“大跃进”实现了工业化 |
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总行第一任大班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数十年的英国人美德伦。该行创办时的主要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该银行的创办和经营( )
A.有利于洋务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
B.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实现了西方国家的对华资本输出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材料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 B.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 |
C.官府垄断外贸 | D.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
下列表格是况浩林编著《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1760—1833年中国与英国进出口贸易价值及其指数(价值单位:银两;指数:1780—1784年=100)
年度 |
进出口共计 |
进口 |
出口 |
|||
银两 |
指数 |
银两 |
指数 |
银两 |
指数 |
|
1760-1764 |
1,449,872 |
42.8 |
470,286 |
36.1 |
979,586 |
47.0 |
1770-1774 |
3,585,524 |
105.9 |
1,466,466 |
112.6 |
2,119,058 |
101.7 |
1780-1784 |
3,385,277 |
100.0 |
1,301,931 |
100.0 |
2,083,346 |
100.0 |
1790-1794 |
10,851,405 |
320.5 |
5,007,691 |
384.6 |
5,843,714 |
280.5 |
1800-1804 |
15,272,029 |
451.1 |
7,715,556 |
592.6 |
7,556,473 |
362.7 |
1820-1824 |
16,341,267 |
482.7 |
6,525,201 |
501.2 |
9,816,066 |
471. 2 |
1830-1833 |
17,285,309 |
510.6 |
7,335,023 |
563.4 |
9,950,286 |
477.6 |
表中信息说明( )
A.中国对外贸易量增长,反映中国实际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中英贸易中中国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进口的增长速度,中国处于出超
C.中英贸易中中国进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出口的增长速度,中国处于出超
D.中英贸易中中国进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出口的增长速度,中国处于入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