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这场革命:“是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的高峰与总结,它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暴力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正确性,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次城市起义。”材料中的“这场革命”( )
| A.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B.是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一次尝试 |
| C.革命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D.革命后成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
|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
|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
①轮船招商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京师大学堂④开平煤矿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B.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
|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 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
工厂制和垄断组织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 A.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
|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 C.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 |
| D.杜绝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107000人。这主要说明()
| A.德国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 |
| B.德国就业率不断提高 |
|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
| D.世界各国进入了“电气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