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迁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在我国近代史上,在实践中直接运用和发展了这一论调的政治派别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 B.资产阶级改良派 |
C.资产阶级革命派 | D.农民阶级 |
下列一组图片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这组图片表明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
C.中国政府始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D.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 |
B.香港回归 |
C.通过“九二共识” |
D.澳门回归 |
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遭到红卫兵强行批斗时抗议道:“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严厉制裁的。”这样的事发生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
B.文化大革命时期 |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D.三大改造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