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明朝的内阁成员尽管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但是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替死鬼……”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作者的观点是( )
A.内阁的设立并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
B.内阁的设立的确是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
C.内阁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
D.内阁的设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皇权削弱 |
下面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1956~2006年的50年间,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的变化反映出
A.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向计划经济体制 |
B.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由私有制经济为主导变为公有制经济占优势 |
D.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毛泽东说:“如果公社只搞自给性生产,不搞商品生产,不进行商品交换,农民不把粮食等农产品和工人生产的工业品交换,那么工人怎么能有饭吃,农民怎么能够有衣穿,怎么能够得到拖拉机等农业生产资料?如果公社不把自己多余的产品卖给国家,卖给其他公社,怎么能够得到货币收入,哪里有钱分给社员?京、津、沪郊区农村之所以比较富裕,是因为这些地方商品生产比较发展,商品交换比较发达。”这表明毛泽东
A.提倡发展商品经济 | B.借鉴斯大林模式的经验 |
C.主张农业支援工业 | D.认为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过高 |
社会学者薛涌认为:“当一个社会支持你放弃不喜欢的工作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时,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当你知道自己失业后会得到帮助,而不是扛着.懒人’的恶名时,你就不会誓死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己无竞争力的工作,而更愿意冒险去学习新的东西、寻找新的职业。”材料说明
A.社会保障会导致贫富悬殊 | B.福利国家使人失去竞争意识 |
C.社会保障是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 | D.高福利制度会降低工作效率 |
近卫内阁上台后提出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1940年9月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美国迅速做出回应,宣布停止对日本输出航空汽油、润滑油、上等铁屑等物资。这
A.成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成因素 |
B.大大缓解了苏德战场的压力 |
C.标志着美国放弃中立政策 |
D.促成了《大西洋宪章》发表 |
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竞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及作者是
A.《四洲志》林则徐编译 | B.《天演论》严复译著 |
C.《各国律例》林则徐编译 | D.《海国图志》魏源编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