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童工健康和道德法案》要求工厂负责对童工进行一定时间的教育;1833年,英国政府通过《工厂法》,对童工的劳动时间进行限制,并对童工的学习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33年,国会通过《教育补助金法案》,以后逐年增加对教育的拨款。英国如此重视教育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政府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
B.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的需要 |
C.英国社会对人权问题的积极关注 |
D.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方兴未艾 |
“心在革命不在家,谁知龙岩带了花。……总要共产到成功,我辈青年把田分。”诗中描述情形应发生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C.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 D.辛亥革命时期 |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一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 D.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 |
英、法、美、德(指第二帝国)四国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共同点是()
A.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实权 | B.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
C.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 | D.实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