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阅读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他们以为这一下晏子可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①这是齐王第三次侮辱晏子,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多于10个字)
②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晏子的表现很出色。他把“淮南”比作了______________,把“淮北”比作________________;把“橘”比作______________,把“枳”比作________________。言下之意是说________________。
③晏子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官”。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内阅读。
故乡所有的居民都姓谢。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守望相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出而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入而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段日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故乡的榕树
故乡房屋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的榕树,以它们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
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一段树心被烧空了,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它昂着头,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榕树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做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很远很美的地方去……老榕树不为生活的磨难屈服,顽强地生长。
有时我们会问:这棵驼背的老榕树为什么会被烧成这样呢?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大蛇藏在这树洞中,日久成精,想要升天;却因伤害人畜,犯了天条,触怒了玉皇大帝。于是有天夜里,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榕树着火烧起来了,烧空了一段树干,烧死了那头蛇精,接着一阵大雨把火浇熄了……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老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相信他说的话。
三十年过去了,听说那棵“驼背”榕树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而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都已长大成人。那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老人已经去世;只有榕树旁的溪水,还在汩汩流淌吧?
故乡的榕树呀……
1.选择正确的读音。
(zhē zē)蔽茂(shèng sèng) (bī pī)开(pào bào)发
老(cāng chāng) (qǐ qí)异(lóng nóng)密 (jiāo jāo)熄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前进——( ) 直立——( ) 苍老——( )顽强——(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回忆了关于大榕树的( )件事情,包括我和小伙伴( ),老人讲的关于( )的传说,以及大榕树( )的命运。
4.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相信老人讲的传说是真的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能看出来作者在大榕树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雨花石
这块雨花石嵌在一个精致的缎面小盒子里。它近似心的形状。①乍看,犹如一汪醇酒,静静地卧在盒子里,轻盈盈的:细看,②好像一面翡翠宝镜,闪闪亮亮,隐约可见一颗红五星从镜里向外放射着光芒。
听爸爸讲,这雨花石因来自南京雨花台而得名。雨花台,那里埋葬着新中国成立前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革命志士,新中国成立后辟为烈士陵园,毛主席曾为烈士纪念碑亲笔题词:“死难烈士万岁。”
看着这块guāng cǎi duó mù的雨花石,我眼前闪过一幅幅动人的图画。③我仿佛看见,地下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在传递上级的命令;我仿佛看见,战地卫生员冒着q qiāng lín dàn yǔ护送伤员;我仿佛看见,革命前辈面对敌人的毒刑拷问,áng shǒu tǐng xiōng,毫不屈服。
凝望着这心形的雨花石,④我好像感觉到千千万万革命者的心在跳动。他们的热血在沸腾,在他们的心中永远有那颗红五星在闪亮。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宁愿献出自己的一切,⑤他们就像那一颗颗雨花石,用自己的身躯铺成了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沿着这条路去迎接新的黎明和欢乐。
1.雨花石名字的来历是( )。
A.因光彩夺目而得名
B.因像面翡翠宝镜闪闪亮亮而得名
C.因来自南京雨花台而得名
2.写出第三自然段的3个词语。
guāng cǎi duó mù( ) qiāng lín dàn yǔ( )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犹如——( )宁愿——( )凝望——( )
4.判断文中画“ ”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5.你喜欢雨花石吗?它让你想到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奥运呼唤和平
奥运圣火再次点燃,奥运会吸引世人关注的无穷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世界的体育盛会,而且是和平的盛会。奥运的旗帜,就是和平的旗帜。
然而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就在各国奥运健儿向雅典和平进发之际,仍有入侵者的战机掠过别国的领空;就在奥运赛场上神枪手亮相展示“百步穿杨”功夫之际,一些冲突地区的枪炮却在喷吐着吃人的火舌;就在奥运村里那些不同肤色的“和平使者”用不同的语言唱和平颂歌之际,一些地方的民族仇杀还未止息……
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的赛场。人们期待在赛场上看到各路体育健儿精彩的表现,看到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拼搏精神,同时更希望他们能给世人带来和平与友谊。这正是奥运会长盛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肤色,都可以有自己的节日。但没有哪一个节日能像奥运会这样,把世人召集团结在自己的旗帜下,奥运是体育的盛会,更是人类的盛典,是世界人民的节日。世人对奥运会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反映出同一个心愿: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但愿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能够点燃世人心中的和平理念,期盼冲突各国和地区支持奥林匹克精神,使我们这个世界不再听到人类相互仇杀的枪炮声。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长盛不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熊熊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奥运会长盛不衰,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对发动战争的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周处改错
周处是名将周舫的儿子。年轻时,他为人蛮横强悍,任性使气,是当地的一大祸害。当时,义兴的河中还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所以深为乡亲们厌恶。
一天,周处在打猎途中遇到一位老人在连声叹息,就上前询问缘故。老人说:“三害不除,人心不宁。”“何为三害?”老人解释道:“这三害就是南山的猛虎、长桥下的巨蛟和乡里的恶少周处。”
周处一听,一下子愣住了。他沉默了一阵,毅然对老人说:“这三害,我一定除了它们。”
周处骑马向南山飞奔而去,凭一身好箭法,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对此表示庆贺。结果,周处杀死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两害除了,那第三害呢?周处决心一定要改正错误。于是,他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改过自新,严格约束自己,很快就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1.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ù chǔ)名(jiàng jiāng)沉(mò mè)约(shù sù)
2.从“拜访”“约束”“文武双全”中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处从谁那里知道自己是三害之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周处除二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处一听,一下子愣住了。”发挥你的想象,这时周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写一写除掉两害后,周处是如何改变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