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教材 “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1)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2)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分别量取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的现象
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④分别量取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B试管中的现象                      。
(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4)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                         ,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纯碱的制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 N a H C O 3 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二)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
查阅资料1: M g H C O 3 2 能溶于水.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 M g C O 3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 M g C O 3 M g O H 2
【实验】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溶液,观察到,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 M g C O 3
查阅资料2: M g C O 3 M g O H 2 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含有,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8.8g,则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

合金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已知某合金粉末除含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小明利用如图装置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进行探究时,误把氢氧化钠溶液当成稀硫酸加入到锥形瓶中,他惊奇的发现有无色气体放出,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提出问题】难道 N a O H 溶液也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吗?
【查阅资料】
(1)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铁、铜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A I + 2 N a O H + 2 H 2 O 2 N a A I O 2 + 3 H 2 N a A l O 2 溶于水,溶液现无色)
【进行猜想】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见表1)仅供选用的试剂:20%的硫酸溶液、30%的 N a O H 溶液.
表1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
1.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等算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铝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2.上述实验中用到的稀硫酸由浓硫酸稀释得到,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把,并不断搅拌.
3.若小明向合金粉末中加入的是足量的稀硫酸,则最终剩余的固体成分是
【拓展与分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测定 C 装置中生成的 B a C O 3 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 C a C O 3 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C O 2 + B a O H 2 = B a C O 3 + H 2 O ,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实验装置】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①搅拌 B C 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②.

(3)从 C 中过滤出 B a C O 3 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4)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 4 . 0 g ,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 B a C O 3 的平均质量为 1 . 97 g .则样品中 C a C O 3 的质量分数为.

(5)若没有 A 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 C a C O 3 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碳酸氢钠( N a H C O 3 )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结论: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再把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试管,木条熄灭,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探究实验3】能与碱反应
查阅资料: N a H C O 3 + N a O H = N a 2 C O 3 + H 2 O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提示:可以选择 C a C l 2 溶液做试剂,通过证明有 N a 2 C O 3 生成,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如图,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性区别是
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 N a 2 C O 3 生成,其理由;要证明有 N a 2 C O 3 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一男孩在排污井盖上燃放鞭炮,点燃了排污井内的气体,井盖被炸飞,男孩被井盖击伤.
【提出问题】排污井内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排污井内的有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了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 C O C O 2 C H 4 等.
【提出猜想】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排污井内气体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2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Ⅰ:有 C O 2 C H 4 猜想Ⅱ:有 C O C H 4
猜想Ⅲ:有 C O C O 2 猜想Ⅳ:有 C O C O 2 C H 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经行探究.

【问题讨论】
(1)装置A出现浑浊,证明猜想不正确.
(2)小明通过装置C处的现象,证明猜想Ⅲ不成立.小芳对此提出了疑义,小芳认为要在位置,再增加一个上图中(填序号)装置,才能证明猜想Ⅲ不成立.
(3)为了进一步确认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小明将装置C处气体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D、E,经实验测定装置D增重1.8g,装置E增重2.2g,由此证明猜想成立.
(4)小明认为要证明排污井内气体是否含有 C O ,可以不用装置B,小芳则认为需要使用装置B,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