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年代相近的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文坛的双子星座,他们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莎士比亚1594年创作了具有强烈反封建精神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汤显祖1598年创作了反礼教、反理学的《牡丹亭》。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表现出对传统思想和势力的挑战 | B.都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 |
C.都反映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 D.都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愿景 |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法国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A.体现了分权原则 | 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 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独立战争胜利后的华盛顿甚至怀疑美利坚民族能否生存下去,他在一封信中说:“如果不建立一个赋有控制整个合众国的权力的政权,我认为,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其灭亡将指日可待。”为此美国开国者们
A.召开大陆会议制定《邦联条例》 | B.召开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 |
C.主张以英国为榜样建立政府 | D.主张增强政府的理性和智慧 |
“光荣革命”绝不是一小撮政治精英的宫廷政变,而是一场大众革命,是英国民众以暴力方式推动政治局势变动的结果。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
A.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残暴统治 | B.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
C.英国议会强烈要求限制王权 | D.民众广泛参与“光荣革命” |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 D.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公意和众意之间经常有着很大的差别。公意总是着眼于公共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利,它只是个体意志的总和。”这里的“公意”在雅典城邦得以维护的直接举措是
A.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 B.推行陶片放逐法 |
C.给公民发放参政津贴 | D.实行轮番选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