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说明国共两党是如何进行全民族抗战的。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千元;比重:%)
年代 |
商办 |
官办和官商合办 |
外国人办 |
||||||
厂数 |
资本 |
比重 |
厂数 |
资本 |
比重 |
厂数 |
资本 |
比重 |
|
1872——1894 |
53 |
4697 |
9.6 |
19 |
16196 |
33.1 |
103 |
2800 |
57.3 |
1895——1913 |
463 |
90801 |
41 |
86 |
2![]() |
13 |
136 |
103153 |
46 |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中国境内发展最快的是哪类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3)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从企业性质的角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1900年 |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
1906年 |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
1925年 |
创建福建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
1930-40年代 |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
1956年 |
公私合营 |
“文革”期间 |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闵春茶店 |
1982年 |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
1992年 |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
1995年 |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
1999年 |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
2002年 |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材料二有人描述20世妃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途径有哪些?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运动,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运动
(3)材料三中反全球化运动的出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哪些重要问题?
(4)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经济试点的报道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四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 |
城镇人口 (亿) |
上网用户总教 (万) |
恩格尔系数 (%) |
|
1978年 |
3624.1 |
1.7 |
57.5 |
|
2001年 |
95933 |
4.56 |
6800 |
41![]() |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复兴、救济和改革的政府干
预政策,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2)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调节农业生产的?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
(4)上述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擅自《大清会典》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