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这场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1)据材料一指出历史已经跨入的一个新的时代指什么时代?
(2)这场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标志性发明是什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3)这场革命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
历史是永不落幕的舞台上演绎着生生不息的故事,历史人物是具体而鲜活的,让我们用心走近他们,感悟他们。
材料一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
——雨果
(1)这段材料是法国作家雨果对下图人物的评价,你知道雨果为什么说“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的吗?
材料二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2)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材料三《纽约时报》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先生,感谢上帝,让我遇到了您,我现在好多了。我已经走出经济危机这可怕病症的阴影了,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我尤其要感谢您,缓和了我的社会矛盾,避免了我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哦,对了,非常感谢您给我写的新药的特点,我们资本主义大家庭里的好多家庭成员都按照您的处方治疗,效果都不错……”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新药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四他曾经在国难当头时如此激情澎湃地演说:“我只有热血、辛劳、汗水和眼泪贡献给大家!”他曾经在英伦三岛饱受纳粹空军轰炸的危急时刻,用手中的雪茄烟和永远的“V”字胜利手势鼓舞过他的人民。他曾经不懈地奔走在世界反法西斯大国之间,并最终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挽救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4)根据材料回答他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形成后,世界多国加强了合作,试举一例说明。
(5)综合上述历史人物的评说,相信你一定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你觉得怎样做才能让你自己拥有出彩的人生呢?
中美关系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
——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
一个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对美国的利益是有害的……一个援助计划,如果有效地执行起来,可以支持对共产主义的扩张的抵抗,且可有助于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
——1947年9月魏德迈提交杜鲁门的报告书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1945年及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
材料二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2)20世纪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70年代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26年,周恩来召开独立团连级以上党员干部会议,指示他们,“在战斗中,要起先锋和模范作用,要坚决地完成战斗任务”。最后,周恩来以“饮马长江”勉励大家,并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武汉见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独立团的领导人是谁?战斗任务是什么?
(2)革命实践证明“饮马长江,武汉见面”的誓言实现了,请你说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 ,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
材料四
材料五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选自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1)请谈谈材料一中《宅地法》的颁布对美国林肯政府及南北战争局势的影响。(注意是两个角度)
(2)材料二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主要得益于1921年苏俄的哪一项经济政策?并根据材料归纳该项政策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初期工业发展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4)材料四图片反映了苏联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出现怎样的失误?
(5)材料五反映的是我国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宏观政策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利弊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生产 (下降比率) |
对外贸易 (下降比率) |
失业人数 |
|
美国 |
50% |
75.5 |
1700万 |
德国 |
40.2% |
70% |
600余万 |
日本 |
32.5% |
50% |
近300万 |
资本主义国家 |
1/3以上 |
2/3 |
3000万以上 |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2)美国是怎样摆脱这次经济危机的?(1分)在这次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德国走上了什么样的道路?(1分)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3)材料二中“僵化的苏联模式”指什么?
材料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经济建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社会经济逐渐丧失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4)你知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左”的错误有哪些?(1分,至少答出两点)
(5)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船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