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血泪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光荣斗争史。
请回答:(共20分)
(1)中国近代史上,十九世纪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2)哪次战争结束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次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3)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的行动?结果怎样?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说:“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申明确指出,新中国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材料二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的签字仪式在莫斯科举行。根据新订的条约和协定,苏联截止到1952年末,将交还所有它通过《雅尔塔协定》和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权益,并承诺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对中国进行援助。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确立了什么外交方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条约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回答2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1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1885年,他又在天津建立武备学堂。他还派遣军官赴德国、英国、法国学习军事技术。左宗棠在福州设立船政学堂,以培养造船人才和驾驶人才。张之洞也于1887年在广州创办了水师学堂。随着号召广泛使用西式武器的技术革命的来临,军人的地位也开始提高,他们变成了发展技术的代表。
材料二 张之洞军队的军官都是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士兵多半有文化。他们在南方各武备学堂受过内容广泛的教育,还通过留学建立了多方面的联系,所受的控制也很松,所以南方军官比北方军官思想更开通,因此更容易同情革命。1908年以后的大多数兵变,包括使清朝倒台的那次兵变,都是发生在南方的军队中。
(1)材料一反映了洋务派进行的什么历史活动?并回答这一活动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军士兵成为反清武装力量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综合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1940年8月,近卫文磨首相首度指出“大东亚共荣圈”的名称及范围。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本国与满洲国、中国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虽然大东亚共荣圈是以所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但是大东亚共荣圈中的独立国家却是由日本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成为日本侵略亚洲的障眼名目……40年代,日军很快地侵占了印度支那,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广大东南亚地区。日本侵略者以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可以得逞,但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彻底破灭。
材料二: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事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国家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相关链接: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据材料一,分析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反映了其怎样的意图?日本的这一计划结果如何?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
(2)据材料二,推断“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探究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国内矛盾激化,1856——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约290次。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使俄国终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卷入欧洲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旋窝中,进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的失利,不断激化国内各种矛盾,引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俄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苏联不断强大起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拯救了欧洲,战后,俄国不仅主导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三:苏联解体后,经过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第二任期的“可控市场经济”改革,俄罗斯摆脱了经济危机。走出了困境,实现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俄罗斯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其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均在欧洲,俄欧关系的改善是一种双赢,然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和不信任从未消失,因此,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开始对俄罗斯实行了多轮经济制裁,俄欧关系状况不容乐观。
——摘自鞠维伟《俄罗斯:徘徊在欧洲的边缘与中心之间》
(1)据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俄国在不同时期摆脱危机,实现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概括这些因素的共同特点。
(2)一位同学对俄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行了如下归纳,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做出推理与判断,并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内容。
☆19世纪60年代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20年代后→苏联不断强大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末21世纪初→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3)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上述判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廷风雨飘摇已有数十年,改革的努力已经太迟、太弱,戊戌变法失败了,其实维新的措施本来也难以执行,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都还是政治的新手,……在20世纪初,清廷推行“新政”改革,但纠缠于君主立宪的时间表和细节……在失望和绝望中,更多的人走向激进,革命的声势越来越大……这时的局势已经难以挽回。
——摘编自《辛亥百年祭》
材料二:抗战胜利后的政府接收是对国民党腐败的一次总曝光,在整个接收过程中,国民党接收大员们见利忘义,丑态百出……许多政府官员趁接收之机贪污盗窃、敲诈勒索……国民党的接收被喻讽为“劫收”……而共产党领导的延安以及解放区的廉洁高效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了国人希望的象征,无怪乎司徒雷登(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在1949年逃离大陆时对国民党官员说,共产党打败你们的不是枪支大炮,而是……
——《政治现代化的逆动——南京国民党政权失败“原因背后的原因”》
(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局势已经难以挽回”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司徒雷登认为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和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共同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