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是雌雄异体的二倍体动物,是常用的遗传研究材料。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正常肢(D)对短肢(d)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如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中一个染色体组由 组成(用图中的标号回答)。从分子水平上分析,控制眼色的基因R与r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2)将红眼长翅雌果蝇和红眼长翅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3∶1∶3∶1,雌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3∶1,则亲本中红眼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3)假如短肢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Dd的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出现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Dd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正常肢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DD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
(4)如果某果蝇的精原细胞中一条Ⅱ号染色体的一个小片段移接到一条Ⅲ号染色体上,并且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则该果蝇产生的正常精细胞所占比例为 ,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变异。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植物的重要生命活动,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
5℃ |
10℃ |
20℃ |
25℃ |
30℃ |
35℃ |
光照条件下CO2 吸收量(mg•h﹣1) |
1 |
1.8 |
3.2 |
3.7 |
3.5 |
3 |
黑暗条件下CO2 释放量(mg•h﹣1) |
0.5 |
0.75 |
1 |
2.3 |
3 |
3.5 |
①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 (细胞结构)中参与反应,而黑暗条件下CO2是由 (细胞结构)释放的.
②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 (填“增加”或“减少”).
③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h,则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的量为 mg(以CO2的量表示).
(2)如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具体修改措施是 .为使测得的O2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置 装置,该装置的容器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 .
如图大量苯丙氨酸转变成苯丙酮酸时,人体患苯丙酮尿症.请回答:
(1)据图苯丙酮尿症患者是由于基因 (填数字)发生突变所致,图示过程说明了基因可通过控制_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假设正常的酶①由500个氨基酸组成,直接指导该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至少由_ 个核苷酸组成(不考虑终止密码),参与合成过程的tRNA最多有_ 种.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5秒,实际上合成120个酶①分子所需的时间仅为1分钟,其原因是_ .
(3)对某苯丙酮尿症患者的酶①氨基酸测序发现:与正常的酶①(由500个氨基酸组成)相比,少了50个氨基酸,但第1号到第300号氨基酸相同.该患者的基因1与正常人的基因1相比,发生了碱基对的_ .其他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基因1是否都一定与此患者完全相同?_ (选择是或否),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 .
(4)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非常低.这是因为_ .
番茄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A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育种工作者将紫株A用X射线照射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2株绿株(绿株B),其它均为紫株.绿株B出现的原因有两种假设:
假设一: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二: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E在内的片段丢失(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
现欲确定哪个假设正确,进行如下实验:
将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F1再严格自交得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结果分析:
(1)若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为 ,则假设一正确;若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为 ,则假设二正确.
(2)假设_ (填“一”或“二”)还可以利用细胞学方法加以验证.操作时最好选择上述哪株植株?_ .可在显微镜下对其有丝分裂_ 期细胞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也可对其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细胞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_ .
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生物 |
时间(min) |
|||||
0 |
5 |
10 |
15 |
20 |
25 |
|
萌发的种子 |
0 |
8 |
16 |
23 |
9 |
34 |
蚯蚓 |
0 |
4.5 |
9 |
11.5 |
13.5 |
15.5 |
(1)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_ ,其作用是_ .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_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_ 移动(填“左”或“右”),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 .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_ 移动(填“上”或“下”),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为_ ,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_ .
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注射器量取的气体变化体积(mL) |
0 |
1.5 |
3.0 |
4.2 |
5.0 |
5.5 |
如图是某植物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图3表示当光照和C02浓度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光照时CO2的固定量,虚线表示黑暗时CO2的产生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l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 、_ ,想要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 ,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临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_ 层生物膜.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 ,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的C5的含量_ (较低、较高、相等)
(3)由图3可知,与_ 作用相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相关酶的作用机理是_ .
(4)若昼夜不停的光照,图3植物在温度为_ 条件下,生长状况达到最佳.若在此温度条件下,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处理,则该植物在24小时内积累的葡萄糖为_ m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