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材料二 (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1)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不能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开元盛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没有强大的工业不可能成为强大的国家。 实现工业化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状况?(3分)针对这一状况,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一五计划”的完成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二在发展经济上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材料:新华网消息:中国经济牵动世界神经:两会众多议题中,国际社会格外关注的,还是两会透露出的中国经济政策新动向。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企稳回升,并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全球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神经。—新华社记者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突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方式,以此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请问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国家干预经济”这种模式的开创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种模式在当时产生了什么积极效果?(1+2分)
(2)“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全球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神经”,这跟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什么趋势加强联系紧密?导致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联系紧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趋势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1+2+2分)
(3)面对上述情况,你认为在世界经济大潮中,中国该如何应对才能继续企稳回升,并继续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一直以来,工业与整个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工业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0年我国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充满艰辛、曲折、骄傲和光明的前景。新中国成立前后工业担当起救国和强国的神圣使命。 ———摘编自人教网
请回答:(1)在理解材料一中“现代化”含义的基础上,说出材料一中最早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是哪一国家?是通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完成这种转变的?
(2)材料二中发生的变化源于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是通过哪一重大行动来实现工业化的?在此次重大行动中,对日本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措施和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措施是什么?2分
(4)在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同时期中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尝试,中国工业化是从武器近代化开始的,由此开始了哪一救国图强的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式启动,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一切是从哪一计划的实施开始的?

分析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7分

请回答:(1)根据图一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一中行政最高权力者是谁?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根据图二指出美国这一政治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你能从图二中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体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3)以上两幅示意图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做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
请回答
(1)完成下表: 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及其后果


两大敌对集团
分裂后果
战争性质
第一次分裂
三国同盟和
世界性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分裂
轴心国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2)据材料一,英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动力是什么?1943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言语,意味着战后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二,列举欧洲联合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促使战后欧洲走向联合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