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甘肃29岁的女子杨丽娟,苦追偶像刘德华13年,不惜荒废学业,前后三次前往香港和北京,寻找与偶像见面的机会。其父为圆女儿心愿,卖肾筹款,不惜一切代价,倾家荡产,因女儿未能如愿,其父于2007年3月26日在香港跳海自杀。
材料二:青少年中的追星热,把校园搞得沸沸扬扬,追星族到处搜集有关“星”的资料,熟悉“星”们的生日、体重、身高、血型、爱好……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出现这种现象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今日中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但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现象,正吞噬着我们的发展成果,败坏着我们的社会风气。
对此,某校九年级(1)班举行了一场“发展不易,且行且珍惜”主题班会。特邀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回眸一笑]
(1)主持人:过去的65年,是中国人民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上昂首阔步前进的65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跻身世界前列的65年……
你认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轻蹙眉头]
(2)主持人: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产重的铺张浪费现象。下面是一位准备过生日的“土豪”同学与小伙伴的对话。
“土豪”:周末过生日,老地方庆祝,哥差的不是钱。兄弟几个感情深,山珍海味大口吞;人生不享乐,注定是白过……
小伙伴:如此铺张浪费实在令人痛心……厉行勤俭节约,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像“土豪”的这种“舌尖上的浪费”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
[计上心来]
(3)主持人:要杜绝中国“剩宴”,遏制铺张浪费之风,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请从国家和个人角度各提一条建议。
APEC蓝,2014年新的网络词汇。在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
APEC蓝来之不易,但是这种“蓝”让公众确认了一件事情:中国的霾,可以治理。为此,某校九年级学生组织了“驱除雾霾,留住蓝天”探究活动。
(1)请你写出与这一活动相关的发展战略。
(2)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造成雾霾天气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3)当APEC离开,国家、民众应做出怎样的努力才能让“蓝”永久地留下?
(4)“呼吸保卫战”仍在进行。在解决霾的问题上,你希望后代对我们有一个怎样的评价?
某校七年级(8)班的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学会学习”这一专题时,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课题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就初中生中厌学、辍学原因展开调查。经过调查发现:
其一:部分中学生退学不是因为家里贫穷而是由于家长的不支持。一些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看问题也只顾眼前利益而抛开了长远利益。他们认为孩子上学就是在乱扔钱,而且好处也得不到,还不如回家种田或外出打打工,可以赚些钱。
其二:部分学生厌学是因为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一部分学生也曾经努力过,但由于认识、动机、意志状况等因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从而将兴趣转移到电子游戏等地方,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1)请你就所学的该单元知识,对不支持学生求学的家长进行劝说。
(2)根据其二中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只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取得好成绩。请你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3)课题小组通过调查发现,班级中不善学习不会学习的情况比较突出。为此,他们在黑板报“学会学习”一栏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学习不只是学人家告诉你的东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上观点体现怎样的学习方式?
近年来,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不断被曝光、查处,表明了人们对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的行为深恶痛绝,对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急切呼唤。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请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你身边的诚信缺失的现象。(不少于2例)
(2)为使漫画一和漫画二中的主人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请你向他宣传诚信的重要性。
(3)请你谈谈在社会生活中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今天是小明15岁生日,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小明期盼着父亲把切好的第一块蛋糕给自己,他认为自己是今天的主角,不料父亲却把第一块蛋糕递给了请来的张阿姨,小明为此很不高兴。这时猛然听见父亲说:“小明,站起来,向张阿姨行礼。”小明很不情愿地站了起来。父亲接着说:“十五年前,生你的那天就是张阿姨送你妈妈去医院的。”张阿姨慌忙阻拦说:“孩子,你应该给你妈妈行礼,你出生那天,她还坚持上班,一下子就晕过去了。你要为妈妈自豪,她很坚强,让你来到了世上。” 小明望着母亲眼角日益加深的皱纹,脑海中浮现出父母为自己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劳作的场景,而自已却常常埋怨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想到这些,小明感到非常惭愧……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方面的知识,分析小明感到惭愧的原因。
(2)如果你是小明,你在当时会采取怎样的行动?(要求:列举的行动要切合情境,具体可行两条即可,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