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与“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此两联虽见唐人小说中,其实佳句也。郑谷诗“睡轻可忍风敲竹,饮散那堪月在花”,意盖与此同。然 论 其 格 力 适 堪 揭 酒 家 壁 与 市 人 书 扇 耳 天 下 事 每 患 自 以 为 工 处 着 力 太 过 何 但 诗 也。
(选自叶梦得《石林诗话》)
⑴后世人将“唐人小说”通称为 。
⑵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唐人小说的一项是
A.《长恨歌传》 | B.《李娃传》 | C.《搜神记》 | D.《柳毅传》 |
叶梦得对郑谷“睡轻……”这两句诗的评价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题自书杜拾遗诗后
徐渭
余读书卧龙山之巅,每于风雨晦暝时,辄呼杜甫。嗟乎,唐以诗赋取士,如李杜者不得举进士;元以曲取士,而迄今啧啧于人口如王实甫者,终不得进士之举。 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为录其诗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谁谓古今人不相及哉!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为《 西厢记 》,其中男女主人公是 张珙 、 崔莺莺 。
(3)根据材料,概括文中古今人"相及"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 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 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 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萧》《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
[注]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蹠戾:乖舛,谬误。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试必雄其曹偶 |
雄:称雄 |
B.酬以馆选 |
酬:应酬 |
C.以乐留都山川 |
乐:喜爱 |
D.为所不知后人计 |
计:考虑 |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②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4)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 【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 【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 【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
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