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读。
小树在水管上扎根
在乌鲁木齐愚园路口,一根碗口粗的黑色下水管道上居然长着一棵小柏树,小树的根部却嵌在水管离地一米多高的一个接口缝隙。尽管这里没有土壤,但小树依旧勉强地生长着。据介绍,这棵柏树三年前就在这里扎根了,可能是飞鸟衔来的种子落入管缝之中,靠着水管渗出的水长 成了小树。
(1)短文中的小柏树长在____________,虽然没有______,但因为有______,所以仍旧能勉强生长。
(2)我知道,小树的茁壮成长,需要水的滋养,还需要______。
(3)假如你看到这棵小柏树,你会______。
绽放的雪莲
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páo báo)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在战栗(sù lì)。
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bó báo)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就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hē huo),战士笑呵呵……
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那件红艳艳的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病员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着雪地里,只觉得有人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悉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所有人都沉默了。伤病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穿过岁月的悠远,70多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曾经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一句中,“小太阳”指谁?为什么称之为“小太阳“?
(3)“‘小太阳’的脚步越来越迟缓。”一句中,“脚步越来越迟缓”说明什么?
(4)文中为什么以“绽放的雪莲”做题目?
号王(节选)
一次战斗中,八路军包围了一百多名日本鬼子,遇到了顽强抵抗,阵地久攻不下。眼看夜幕就要降临,煮熟的鸭子就有飞的可能。这时只见号王登上了山顶,对着日本鬼子吹起了日本名曲《樱花》。优美、凄楚、哀怨的乡音让日本官兵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和亲人,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斗志皆散,缴械投降。号王被八路军记了大功。
后来的一次战斗极为惨烈,八路军死伤过半,弹药耗尽。连长命令号王:“你给我站到山头上一遍一遍地吹‘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号王爬上山顶,用雄伟的号声激励战友。人困马乏的战士在《大刀进行曲》的旋律中斗志倍增,他们用大刀片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后来,日本鬼子发现了个中奥秘。一个鬼子端着刺刀从背后向号王摸去,眼看就要刺中号王,说时迟,那时快,连长扑过去用身子挡住号王,被刺中倒下。
号王号叫着抓过连长的大刀,砍掉了那个鬼子的脑袋。
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强()奥秘()哀怨()惨烈()
(2)“煮熟的鸭子就有飞的可能”在文中指。
(3)“日本鬼子发现了个中奥秘”一句中,“个中奥秘”是指什么?
(4)号王为什么被记了大功?
(5)连长为什么命令号王吹奏《大刀进行曲》?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鱼
他那时11岁,住在新罕普什尔州的湖区,从不漏过一次去附近小岛钓鱼的机会。
在一个鲈鱼季开始的前一天傍晚,他又和父亲去钓鱼。他们用蚯蚓作饵钓到了不少翻车鱼和鲇鱼。不久,男孩换了另一种饵,练习撒线。当他的鱼竿被拉得弯成一张弓时,他感觉到有大家伙上钩了。他的父亲用(赞许赞叹)的目光看着男孩熟练(从容镇定)地和这条鱼沿着码头展开了“拉锯战”。
终于,大鱼被折腾得无力挣扎了,他很小心地提起鱼竿——他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可它是条鲈鱼。
男孩和父亲看着这条美丽的银色大鱼。父亲划了根火柴借以看表:十点,离规定能捕捉鲈鱼的时间还有三个钟头。他把视线转向了男孩。 孩子 你得把他放回湖里他说
爸男孩叫道
还会钓到其他鱼的
可不会有这么大 而且男孩大声(争辩辩解),并朝四周看了一
下,月光下看不见别的钓鱼人或者渔船。
尽管没人看见他们,更不会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鱼的,但男孩从父亲(坚决坚定)的语气中知道这是命令。他缓缓地把大鲈鱼从鱼钩上取下,把它送回了黑黑的水中。大鱼有力地摆动双鳍游走了。男孩不太相信他还会看到这么 大的鱼。
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男孩如今是纽约城里一位成功的建筑师。他仍到昔日的码头上钓鱼,带着他自己的儿子。
他猜对了,他再没钓到那样大的鱼。可他仍常看到那条“鱼”——这时,他做的就会像他父亲教育他的那样:为人最难得、最可贵的就是没人注意时我们仍选择“正确”的做法。
(1) 选择括号中用得恰当的词语,打“√”。
(2)在文中的□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按短文内容填空。
()的银色大鱼小心地()鱼竿()地取下
黑黑的()()地摆动双鳍()的建筑师
(4)用加点词语造句。
当他的鱼竿被拉得弯成一张弓时,他感觉到有大家伙上钩了。
他缓缓地把大鲈鱼从鱼钩上取下,把它送回了黑黑的水中。
(5)“可他仍常看到那条‘鱼’”,那条“鱼”指的是什么呢?
购买奇迹
一个8岁的孩子听到她的父母正在谈论她的小弟弟,她只知道他病得非常厉害,但是,父母没有钱为他治病。现在,只有一个费用昂贵的手术能救他弟弟的命了。但是,他们借不到钱。
当她听到爸爸绝望地低声对眼中含泪的妈妈说“现在,只有奇迹才能救他了”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回到她的卧室里,把储蓄罐拿出来。她把零钱全部倒在地板上,仔细地数了数。
然后,她把这个宝贵的储蓄罐紧紧地抱在怀里,从后门溜出去,走过6个街区,来到当地的一家药店里。她从她的储蓄罐里拿出一个25美分的硬币,放到玻璃柜台上。
“你想要什么?”药剂师问。
“我是来为我弟弟买药的,”小女孩回答道,“他病得厉害,我想为他买一个奇迹。”
“你说什么?”药剂师问。
“他叫安德鲁,他的脑子里长出了一个东西,我爸爸说只有奇迹才能救他。那么,一个奇迹需要多少钱?”
“我们这里不卖奇迹,孩子。我很抱歉。”药剂师说,伤心地对小女孩笑了笑。
此时,药店里还有一位衣着考究的顾客。他问这个小女孩:“你弟弟需要什么样的奇迹?”
“我不知道,”她抬起泪眼模糊的双眸看着他,“他病得很重,妈妈说他需要做手术。但是我爸爸付不起手术费,所以我把攒下来的钱全都拿来买奇迹了。”
“你有多少钱?”那人问。
“1美元11美分,不过我还可以想办法多弄到一些钱。“她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噢,真是巧极了,”那个人微笑着说,“1美元11美分——这正好是为你的小弟弟购买奇迹的钱。”
他一只手接过钱,另一只手牵起她的小手。他说:“带我到你家里去。我想看看你的小弟弟,见见你的父母。让我们来看一看我是不是有你需要的那个奇迹。”
那位衣着考究的绅士就是专攻神经外科的外科医生卡尔顿·阿姆斯特朗。手术完全是免费的。手术后没有多久,安德鲁就回家了,很快恢复了健康。
“那个手术,”她的妈妈轻声说,“真是一个奇迹。我想知道它到底能值多少钱?”
小女孩微笑了,她知道这个奇迹的确切价格:1美元11美分,加上一个小孩子的坚定的信念。
坚定的信念能够创造奇迹。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坚定的信念能够创造奇迹。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
①现在,只有奇迹才能救他了。
②坚定的信念能够创造奇迹。
(4)为什么绅士说“1美元11美分——这正好是为你的小弟弟购买奇迹的钱”?
(5)你认为那个奇迹值多少钱?为什么?
(6)读了本文,你想说点儿什么?
心的存折
鸟儿无意中带来的一粒种子,谁能料到多年以后会长成一棵大树呢?
14年前的一个夏天,金小姐作为一名公司职员从台湾去美国芝加哥参加一个展览会。午餐就在快餐厅里自行解决,当时人很多,金小姐刚坐下,就有人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抬头一看,一位白发长者正端着饭站在面前。她忙指着对面的位子说:“请坐。”接着起身去拿刀、叉、纸巾之类的东西,担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帮他拿了一份。老人临走时递过来一张名片,说:“如果以后有需要,请与我联络。”老人原来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社长呢。
一年以后,金小姐自己注册了一家小公司。生意做了不到一年,客户突然不做,而这时,新一年的生产计划已经定了,连样品都做好了,更何况,这是她唯一的客户。她忽然想起那位日本老人来,就抱着一线希望去了一封简单的信,说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我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如果你来台湾希望能来看一看。一个星期之后,就收到了回信,老人说即日启程来台湾。两天后,他真的来了,还带来了七八个员工。他们拿出样品让她试加工,在肯定了产品的质量之后,当场下了足够金小姐做一年的大订单。金小姐惊喜地问:“您在台湾有很多大客户,而我这里只是个小公司,您真的信得过我吗?”老人说:“当初你在芝加哥给我小小的帮助时,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回报。就像我在一本书中所写的:‘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每本心的存折正是一点一滴的去积累的。”
(1)画出文中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直接陈述句。
(2)金小姐吃饭时为老人做了些什么?
(3)金小姐做生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她是怎样解决的?
(4)为什么说 “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