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伞的女孩(12分)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
打量(liáng lìàng) 兴(xīng xìng)旺
(2)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___改___。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比成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
(6)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也为带路的小女孩编一首《带路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猫的舌头上有肉刺(cì),它经常用舌头梳理身上的毛。狗的舌头在天热时总是伸出来,帮助散(sàn)发身体中的热量。啄木鸟的舌头是细长的,能把害虫从洞里钩(gōu)出来吃掉(diào)。动物的舌头是多么奇妙啊!
1.这篇短文有________句话。
2.这篇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动物的_____________的作用。
3.用“——”画出啄木鸟舌头的作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孩子们在地上玩耍(shuǎ),云朵在天上玩耍。
白白的云朵,玩起来花样可多了。它们有时候玩追逐(zhuī zhú),一朵追一朵,蓝蓝的天空成了运动场。它们有时候和太阳捉迷藏(cáng)。有时,云朵还会变,有的由一朵云变成一只“大狗”,有的由一朵云变成一只“白兔”,“白兔”在前面跑,“大狗”在后面追。有时候,天上连一朵云也看不见了。那是云朵玩累(lèi)了,回家去了。
1.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按短文内容填空。
(1)孩子们在地上玩耍,____________在天上玩耍。
(2)白云有时候玩_______________的游戏,天空成了
(3)云朵有时候和__________玩捉迷藏的游戏。
(4)有时,白云会变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有时候,天上没有云了,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认为短文中最有趣的地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马长大了
小马长大了,老马请黑狗来教小马跑步,请山羊来教小马爬山,请黄牛来教小马拉车。
小马都学会了,一样一样地做给老马看。老马看了很高兴,亲亲小马的脸说:“你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真是一个好孩子。”小马说:“从明天起,我就可以帮助妈妈做事了,也可以出去为大家做事了。”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短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马向____________学会了____________。
小马向____________学会了____________。
小马向____________学会了____________。
4.小马学好本领是为了帮助妈妈做事,也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呀!热呀!”最难熬(ǎo)的时候到了。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缓(huǎn)慢,有气无力。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摇着扇子,汗还是不停地向下流。狗伏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气。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渴呀!渴呀!”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chán)潺声,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光滑的鹅卵(luǎn)石。
1.这篇短文描写的是_________季。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低沉缓慢的( )
紧锁眉头的( )
没精打采的( )
爱唱爱跳的( )
3.用“——”画出描写狗的句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犀(xī)鸟
大犀鸟的样子十分奇特(tè)。它从头到尾足有一米多长。羽毛上黑下白,脖(bó)子金黄色,翅膀(chì bǎng)和尾巴黑白相(xiāng)间。最(zuì)特别的是它还有一个橘(jú)红色的弯弓一样的大嘴。在阳光下,大犀鸟全身闪闪发光,十分漂亮。
1.短文共有_________句话。
2.大犀鸟有__________长,脖子是__________色的。
3.用“——”画出描写大犀鸟的嘴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