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文材料(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天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加护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要分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4分)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8分)
(3)简述东营和汕尾两市的气候类型及其冬季气候状况。(8分)
(4)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8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1:下图为“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2:下图为“世界37个城市人均产值与人均轿车使用量图”。
材料3:漫画《不堪重负》。
(1)据材料1分析,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主要因素是______。在该地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阶段______________。(4分)
(2)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该问题在香港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4分)
(3)该地从阶段1到阶段3,城市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6分)
(4)除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外,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城市环境问题?(6分)
读下面明清时期和2002年武汉的城市形态示意图及相关信息,完成下面各题。(16分)
(1)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得益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的发展对武汉城市形态的变化有何影响?(3分)
(2)汉阳,汉水之阳。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明初时期汉江改道,改道前,汉江应位于汉阳城的北部还是南部?描述改道时汉口所在地的地理环境?(4分)
(3)城市聚落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场所,要创建宜居城市环境,洪涝、酷暑是武汉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分别分析这些不利条件形成的原因。(6分)
(4)汉江、长江在武汉市区交汇,且郊区湖泊众多,简要分析这些河湖湿地对武汉宜居城市的影响。(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分)
材料1:“美国某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大型制造厂的布局和其中国总部搬迁示意图”。
材料2:“汽车工业和食品工业的成本与规模的关系示意图”。
(1)材料1中美国该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大型汽车制造厂布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2分)
(2)分析该汽车制造厂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4分)
(3)说明该企业中国总部迁移到上海的主要原因。(4分)
(4)材料2的图中,最有可能表示汽车工业的曲线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我国汽车企业有上百家,但总产量不及某跨国公司一家的年产量。试分析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4分)
读“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1中A所在地区与图2中B所在地区纬度位置大体一致,但自然景观有很大差异,试分析原因。(4分)
(2)图1中C所在区域为何种农业地域类型?试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6分)
(3)图2中D所在地区为何种农业地域类型?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原因。(4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1:我国有13个粮食主产省区,分别是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内蒙古、山东、四川、安徽,其中粮食调出省9个、自给自足省4个,其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0%,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的80%。
材料2:“我国1996~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变化图”。
(1)根据材料1图中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2分) ( )
A.南粮北运 B.东粮西运
C.西粮东运D.北粮南运
(2)说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分布地区,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5分)
(3)由材料2图中信息可知我国粮食(2分) ( )
A.播种面积减少 B.市场需求减少
C.人均消费增加 D.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
(4)导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的原因可能是(2分) ( )
①市场变化 ②城郊农业和瓜果种植的发展③生态退耕
④后备土地资源的增加 ⑤粮食进口不断增加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⑤
(5)试分析我国粮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