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
虎门销烟(节选)
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产,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1)据段意分段,在各段文后画“∥”。
第一段:百姓成群结队前往观瞻虎门销烟,如庆贺盛大节日。
第二段: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
第三段:外国商人震惊、敬畏。
第四段:大长中国人民志气。
(2)用“________”画出中心句。
(3)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下列词语造句。
成群结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担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乌龟脸红了
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太骄傲了,跑到半路上睡了一觉(jiào jué)。乌龟一刻也不停步,首先到了终点,得了第一。
不一会儿,森林电台播出了一条新闻:“喜报!喜报!龟兔赛跑乌龟得了第一。乌龟奋力拼搏,终于夺得金牌,成为乌龟家族中的第一个冠军。”
乌龟听着听着觉(jiào jué)得不对:我明明得了第一,怎么说我“夺得金牌”,又说我成了冠军?
乌龟连忙赶到电视台,找到台长百灵鸟小姐,要求更正,台长说:“汉语词汇是十分丰富的,‘得第一’可以说成‘夺金’,可以说成‘夺冠’,还可以说成‘夺魁’呢!”
乌龟听后,脸红了。是啊,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老师也讲过,自己不懂,还去要求更正,太不应该了。
(1)本文共有()小节,标上小节号。2%
(2)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2%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写在括号里。2%
近义词:马上()反义词:虚心()
(4)森林电台播出的新闻是什么呢?请你用“”划出来。2%
(5)填空:“得第一”可以说成,可以说成,还可以说成。6%
(6)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我懂得了什么道理?在正确的选项后面打“√”2%
①汉语词汇十分丰富,“得第一”可以说成“夺金”“夺冠”或“夺魁”()
②只有平时踏实、认真地学习,才能掌握丰富的知识。()
③只要像乌龟那样奋力拼搏,就能取得成就,获得成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
春天的树上,长出嫩(nèn)嫩的芽瓣(bàn);夏天的树上,挂满肥肥的叶片;秋天的树上,树叶涂(tú)满鲜红和金黄;冬天的树下,树叶落地化成土壤(rǎng)。树叶是大自然的邮(yóu)票,把一年四季寄(jì)给你,寄给我,寄给大家。
(1)在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把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落叶邮票叶片一年四季
(2 )填空:
①一年有_____ 、_____、_____、_____四个季节。
②春天的树上,芽瓣(bàn)是();夏天的树上,叶片是();秋天的树叶颜色有()和();冬天的树下,满地是()。
(3)大自然的邮票指()。
课外阅读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可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2)在文中用‚___‛划出我们小学生该怎样煮书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煮书好处的句子。
(3)读了短文后,说说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4)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应该怎样还能学好语文?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 )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
a、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句话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
b、这段话中多处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将庐山云雾比作()()()()。
(2)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天水相接,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3)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①给划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②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俯看()仿佛()将来()挥舞()
(4)照样子再写几个词:一簇簇、一团团()()()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
照镜子
有个女孩名叫小华,穿着花裙子,扎着小辫子,对着大镜子,问道“我是啥样子?”窗外的柳树上,有只花喜鹊,抢着回答:“喳喳喳,面孔像朵花!”小华听了,笑了起来。门外的杨树上,有只黑乌鸦插嘴说道:“呱呱呱,面孔像冬瓜!”小华听了,哭了起来。
妈妈见了,笑着说:“傻孩子,不要爱听喜鹊的好话,也不要怕听乌鸦的坏话,要想知道自己长得怎样,应该去问镜子,请它告诉你真话。”
(1)短文共有()节,第一节有()句话。4%
(2)喜鹊说了什么话?用“”画出来。2%
(3)乌鸦说了什么话?用“~~”2%
(4) 从文中找出下列合适的反义词。4%
哭()看()好()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