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事情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文字描写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用了一系列动词:______________;其中用________一词,描写父亲步履艰难的样子。
③画“ ”的一句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_____”的一句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赶紧拭干了泪”一句的正确含义是( )。
A.为自己这么大流泪而羞愧 B.怕父亲说我不坚强
C.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 D.怕别人笑我感情脆弱
(3)这段文字进行了( )。
A.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 B.外貌、动作、语言、肖像的描写
C.外貌、动作、语言、环境的描写 D.外貌、动作、语言、场面的描写
(4)这段短文主要表现了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的父母日夜为你操劳,你一定很受感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快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远的歌声
在一节音乐课上,我正教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突然,合唱中夹杂进哄笑声。我回头一看,发现坐在前排的一名同学,正面向大家顽皮地挥动着双手。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同学在dǎo luàn( )。但我zhèn dìng( )了一下,走到他身边轻轻地说:“咦,你先别急着坐下。”然后,叫大家停止合唱,问道:“刚才这位同学在干什么?”大部分同学都很yán sù( ),只有几个同学回答道:“在指挥。”“是吗?我们合唱团正缺一个指挥呢!”我对那位同学说:“来呀,你来指挥,和大家一起把这首歌再合唱一遍,好吗?”
歌声再次响起,刚才那位因调皮而有些脸红的同学,这会儿变得越来越认真,也越来越富有节奏地挥动着他的双手。
从此,每次上音乐合唱课,这位同学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指挥。在我的指导下,他的指挥水平日渐提高。后来在一次全校合唱比赛中,这个班获一等奖。“指挥”在学校竞变得小有名气了。
10年后的教师节,一封来自北京的美丽贺卡飞到我的桌上:“李老师,您还记得10年前那个捣蛋鬼小林子吗?在那之前我根本不喜欢音乐,但我因一次故意捣乱竞被您选为指挥了。我竟然从此喜欢上了音乐。我觉得不能gū fù( )您,经过多年努力,今年如愿考上了大学音乐系。入校一星期就是教师节,我第一个想问候的就是您。”
1.划去加粗字不正确的音节。
哄笑(hǒng hōng)调皮(tiáo diào)
2.看拼音,把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3.写出与带点字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1)从此,每次上音乐合唱课,这位同学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指挥。在我的指导下,他的指挥水平日渐提高。 ( )
(2)我竟然从此喜欢上了音乐。 ( )
4.当老师收到美丽的贺卡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子救城
那是1553年初秋,几千名倭寇来攻打嘉定城。知县吓得连夜逃跑了。老百姓挺身而出,组织了守城联防队,日夜守卫在城头上。倭寇一连攻了二十多天,还是没有一个人能爬上城头。
有一天,倭寇突然停止了攻城。夜深了,嘉定城沉浸在极其宁静的气氛中。疲劳不堪的守城勇士见城外没有动静,渐渐地在蛙声中沉睡了。星星不住地眨着眼睛,田野里的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突然,蛙声由远及近渐渐消失。这异常的情况引起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的警觉。他也是一个联防队员,这时,他刚好醒来,警惕地走到城边,向外探望。
不好!在星光下,他隐隐约约地看到倭寇架着云梯,拿着短刀和盾牌,蹑手蹑脚地向城上爬。原来,狡猾的敌人企图偷袭。小男孩赶忙把手凑到嘴边,对着城里大喊:“倭寇偷袭啦!倭寇偷袭啦!”
这时,两个倭寇的脑袋出现在城头上,小男孩连忙举起竹枪猛戳过去。“啊!”一个倭寇惨叫一声滚下城墙。小男孩转身又向另一个倭寇戳去,谁知用力过猛,没有刺中敌人,自己的身子却撞在城垛上,那倭寇乘机在男孩背上砍了一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宁静——( )异常——( )警觉——( )
2.想象写话。
最后,小男孩会怎样?救城的结果如何?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
童子是怎么救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地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以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大海( )的山峰
( )的琴师( )的松涛声
2.给第2节加上标点符号。
3.填空。
(1)俞伯牙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这里的“老师”指__________________。
(3)俞伯牙面对大海弹起琴来,他琴声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小刚吃饭
“丁零零……”下课铃姗姗来迟,早已饥肠辘辘的同学们再也忍不住了,只听老师一声“下课”,同学们就一窝蜂地冲出教室去洗手了。
我洗完手,拿好饭刚坐下,两眼一看,只见我的同桌小刚平时吃饭时一般毫无表情的脸一下子变得眉飞色舞起来。他两只眼望着饭盒,手不断地打着“V”字形,嘴里还自言自语道:“哇!是我最爱吃的咖喱鸡块!要是全世界的咖喱鸡块让我全包了,那该多好啊。”果然,仅仅一分钟之内,小刚就将他的鸡块“消灭”得精光了,一丁点也不剩。可他还是一副“贪得无厌”的样子,眼睛像雷达一样瞄准了我的鸡块。我见状,心想:不好,还是快将自己的吃干净了吧!不一会儿,我把饭菜全吃完了。可小刚却再也没有动过筷子,我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饭盒里剩下的是他平时最最讨厌吃的芹菜了。慢慢地,同学们陆续吃完了饭,只有小刚一人还在“吃”午饭。李老师多次苦口婆心地劝他,对他说了一大堆话,他都无动于衷。老师无可奈何,只得将他请上讲台,接过勺子,一口一口喂他吃。可菜到了小刚嘴里仿佛似强力胶胶住似的,他怎么也咽不下去。我看着他那副狼狈相,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俗话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说:“芹菜(青菜)萝卜营养好。”真不知小刚何时才能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1.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非常高兴、兴奋。( )
(2)一点儿也不动心。( )
2.解释加粗字。
恍然大悟( )贪得无厌( )
3.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小刚“眉飞色舞”的样子。
4.短文写出了小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我的母亲(节选)
母亲很勤劳,记忆中,她的手脚总是忙个不停。然而,对于晚辈,她从来不提过高的要求,我们总是一边干活一边玩耍。我上学以后,由于成绩一下子冒了尖,母亲更舍不得我干活儿了。母亲自己没文化,可她羡慕“文化人”。她认为做一个“文化人”很了不起,要用脑力,回到家就应该歇歇。直到我上了大学,放假回家,依然能享受到母亲“全方位”的服务——晚饭后,母亲为我打洗脚水、倒洗脚水;夏夜里,母亲为我驱蚊虫。我最喜欢母亲为我赶蚊子了:躺在冰凉、冰凉的老凉席上,看慈祥的妈妈一手叉蚊帐、一手摇蒲扇,从这头摇到那头,又从那头摇到这头,任徐徐的风一阵阵从我脸上、身上、脚上掠过……
母亲平时十分细心,多少年来,她一直保持着晚上撕日历的习惯,日子就这样被她一天天撕短了。然而,母亲也有“粗心”的时候,每逢我在家休假,她总会连续几天不撕日历,直到我终于要离家,母亲方才盯着墙上的日历发怔。我知道,母亲想挽住时光,想和越来越大、越来越懂事的女儿多呆些时日。
1.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1)冒了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母亲很___________,手脚总是___________,从小到大,我总享受着母亲的“全方位”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又很___________,一直保持着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
3.“粗心”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文中的“粗心”加了引号,包含了特殊的含义,是为了表现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