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瓢道人
袁中道
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尝持一瓢浪游鄂岳间,人遂呼为一瓢道人。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时倭寇方盛,道人拳勇非常,从小校得功,至裨将。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出没吴楚间,久乃厌之,以资市歌舞妓十余人,卖酒淮扬间,所得市门资,悉以自奉,诸妓更代侍之。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饮食供侍,拟于王者。又十余年,心复厌之,亡去,乞食湖湘间。后至澧,澧人初不识,既久,出语颠狂,多奇中,发药有效。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人以此多延款道人。
道人栖古庙中。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付祝云:“为我召僧来礼忏。”忏毕,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令十余人移至城市上,手作拱揖状,大呼曰:“年来甚扰诸公,贫道别矣。”虽小巷间,无不周遍!一市大惊!复还至庙中,乃仰卧命众人日:“可覆我。”众人不敢覆,视之,已去矣。遂覆而埋之。举之甚轻,不类有人者。余闻而大异焉。
人又问曰:“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淫且盗者,又不宜脱然生死。余大有疑,以问子。”余曰:“余与汝皆人也,乌能知之?夫济颠①之酒也,三车②之肉也,寒山、拾得③之垢也,皆非天眼莫能知也。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尔与余何足以知之哉!”
【注】①济颠:济公和尚。②三车:唐玄奘弟子,因出行总是一车装满美酒,一车装美女,一车装佛经,所以当时的人都称他为“三车和尚”。③寒山、拾得:唐朝两个著名的和尚,相传是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化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倭寇方盛:猖獗
B.久乃之厌:满足
C.悉以自奉:供养
D.有道者,不宜淫且盗审:确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人遂呼一瓢道人我召僧来礼忏
B.饮食供侍,拟王者一日炉灰里取金一挺
C.人此多延款道人余大有疑,问子
D.遂覆埋之余闻大异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一瓢道人持一瓢云游浪迹,因而得名,一生遭遇曲折坎坷且又离奇,富有传奇色彩。
B.一瓢道人曾浪游鄂岳,入海战倭,出没吴楚,卖酒淮扬,乞食湖湘,最终殁于澧州。
C.一瓢道人狷狂放达却又学识博杂,行事怪僻,奇谈异论但又多言中,时人讶异惊叹。
D.作者认为一瓢道人和济颠、三车和尚一样喜欢喝酒吃肉,癫狂怪诞,对他的评价颇为不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山子传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④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歧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歧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与?
(选自《苏东坡集》)
注:①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凤祥(今属陜西)知府陈希亮之子,苏轼任凤祥签判时与他交游。②光: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黄:黄州,州治在今湖北黄岗县。③朱家、郭解:均为西汉著名游侠。事见《史记 • 游侠列传》。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人所戴。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敬仰。
B.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堵:通“睹”,察看。
C.方山子怒马独出怒:使……奋起。
D.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齐,同样。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方山子“淡泊处世”的一组是( )
①欲以此驰聘当世,然终不遇②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③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⑥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方山子年少时具有豪侠之气,终因驰骋当世之志未酬,晚年隐居山野。
B.方山子对在岐亭与苏轼相遇感到意外,但对苏轼被贬的遭际并不以为怪。
C.方山子虽有文韬武略,但由于历经宦海沉浮,对功名、得失已淡然处之。
D.苏东坡为仕途不遇而恬然淡泊的方山子立传,从中也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指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③刺状,肢体心膂④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⑤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⑥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②渥然:红润的样子。③剟(duō):砍,割。
④膂:脊梁骨。⑤痏(wěi):疮,疹。⑥戕摩:伤害,残害。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非三月不能瘳瘳:痊愈 B.以为无虞而不知畏虞:料想
C.而傅以善药以:介词,用 D.而寓于不可见之初寓:隐藏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一组是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 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别人认为没什么,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B.本文以事喻理,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是说庸人误事、误国。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 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帝高荔行 高:推崇
B.而赡博不及也 赡:丰富
C.故议者方晋二陆 方:正直
D.与秦王俊交辟之 辟:征召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 ( )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 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
译文: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译文: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去年冬天以来,遭受严重暴雪灾害的新疆百姓全部得到妥善安排,再也不会出现旧社会那种饿殍遍野的景象了。
B.班主任老师循循善诱地教育大家,对待同学们的缺点和错误,一定要善意批评,千万不能冷嘲热讽。
C.动画片《变形金刚》和电影《变形金刚》展现的都是一群会变化形状的钢铁人,两者阐述的主题也大相径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D.座谈会上,张先生一再表示他对于文化产业这一领域知之甚少,因此不敢妄加评论,唯恐贻笑大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以材雄称。少事秦王幕府,从征讨有功,擢累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预诛隐太子尤力。王即位,拜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邑千户。
李靖讨吐谷浑,以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师次鄯州,议所向。君集曰:“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遁岨山谷,克之实难。”靖然其计,简锐士,约赍深入,追及其众于库山,大战,破之,进会大非川,平其国。
吐蕃围松州,授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高昌不臣,拜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讨。王曲文泰笑曰:“唐去我七千里,碛卤二千里无水草,冬风裂肌,夏风如焚,行贾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使能顿吾城下一再旬,食尽当溃,吾且系而虏之。”君集次碛口,而文泰死,子智盛袭位。进营柳谷,候骑言国方葬死君,诸将请袭之。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龚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间,非问罪也。”于是鼓而前。贼婴城自守,遣谕之,不下。乃刊木塞堑,引撞车毁其堞,飞石如雨,所向无敢当,因拔其城,俘男女七千,进围都城,初,文泰与西突厥欲谷设约,有急相援。及是,欲谷设益惧,西走,智盛失援,乃降。高昌平,君集刻石纪功还。
君集自恃有功,以它罪被系,居怏怏不平。
皇太子承乾数有过,虑废,知君集犯望,因其婿贺兰楚石为千牛,私引君集入,问自安计。君集举手谓曰:“此手当为殿下用之。”又遣楚石语承乾曰:“魏王得爱,陛下若有诏召,愿毋轻入。”承乾纳之。
承乾事觉,捕君集下狱。楚石告状,帝自临问,曰:“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君集辞穷不能对。帝语群臣曰:“君集于国有功,朕不忍置诸法,将丐其命,公卿其许我乎?”群臣皆曰君集罪大逆不道请论如法帝乃谓曰与公诀矣今而后徒见公遗像已因泣下遂斩之籍其家。
(选自《新唐书·侯君集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次郡州次:到达
B.天赞我也赞:赞成
C.简锐士,约责深入简:挑选
D.陛下若有诏召,愿毋轻入愿:愿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龚行天罚②授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
B.①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②于是鼓而前
C.①非问罪之徒也②天赞我也
D.①因其娇贺兰楚石为干牛②因拔其域

下列各句,句式与“被不我虞”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君集少年时便在秦王幕府做事,带兵征战立下功劳。后来,在参与谋划诛杀隐太子时出了大力,事后,就被秦王授予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邑干户。
B.讨伐高昌时,君集利用高昌为舞文泰举丧之际愉袭,最终攻占了他们的城池,平定了高昌。
C.太子李承乾屡在过失,担心被废。李承乾得知侯君集对皇上有积怨,使让贺兰楚石带他到自己的住处。向他询问自保之策,侯君集参与了太子的谋反,后来事情败露而被杀。
D.虽然侯君集参与了太子的谋反,但皇帝念其功高,不想杀他,并向群臣征求意见,却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只得下令杀他,侯君集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群 臣 皆 曰 君 集 罪 大 逆 不 道 请 论 如 法 帝 乃 谓 曰 与 公 廖 矣 今而 后 徒 见 公 遗 像 已 因 泣 下 遂 斩 之 得 其 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使能顿吾城下一再句,食尽当溃,吾且系而虏之。
②君集于国有功,朕不忍置诸法,将丐其命,公卿其许我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