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其中饮用水安全在灾后重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某研究小组提取三处被污染的水源进行了如下分析:并给出了如下实验信息:其中一处被污染的水源含有A、B两种物质,一处含有C、D两种物质,一处含有E物质,A、B、C、D、E五种常见化合物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
K+、Na+、Cu2+、Al3+ |
阴离子 |
SO![]() ![]() ![]() |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只有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C、D中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 B C D E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的废渣,主要成分为SiO2、Al2O3、Fe2O3和C等。实验室模拟工业从粉煤灰提取活性Al2O3,其流程如下图:
已知烧结过程的产物主要是:NaAlO2、Ca2SiO4、NaFeO2和Na2SiO3等
(1)写出烧结过程中铝元素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操作a为冷却、研磨,其中研磨的目的是。
(3)浸出过程中,NaFeO2可完全水解,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操作b的名称是,所用的玻璃仪器有、和烧杯。
(5)“碳化”时生成沉淀,沉淀的化学式为。
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A、B、C、D、E为不同主族的元素。A、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B的电负性大于C,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E的焰色反应为紫色,F的基态原子中有4个未成对电子。
(1)基态的F3+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B的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A、C的气态氢化物,原因是。
(3)化合物FD3是棕色固体、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它的晶体类型是;化合物ECAB中的中的阴离子与AC2互为等电子体,该阴离子的电子式是。
(4)FD3与ECAB溶液混合,得到含多种配合物的血红色溶液,其中配位数为5的配合物的化学式是。
(5)化合物EF[F(AB)6]是一种蓝色晶体,下图表示其晶胞的(E+未画出)。该蓝色晶体的一个晶胞中E+的个数为。
(6)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其晶胞边长为540.0 pm,密度为(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
离pm(列式表示)。
某化工厂以软锰矿、闪锌矿(除主要成分为MnO2、ZnS外还含有少量的FeS、CuS、Al2O3等物质)为原料制取Zn和MnO2。
(1)在一定条件下,将这两种矿粉在硫酸溶液中相互作用,配平如下的化学方程式:
MnO2 + FeS + H2SO4MnSO4 +Fe2(SO4)3 + S + H2O
(2)将所得含有Mn2+、Fe3+、Cu2+、Al3+、Zn2+的酸性溶液按以下的工业流程进行操作处理得溶液(IV),电解溶液(IV)即得MnO2和Zn。
a.操作①中加Zn粉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操作②中加入适量X的作用是什么;X的首选物的化学式是。
c.操作③中所加碳酸盐的化学式是。
(3)为了从上述流程中产生的Fe(OH)3、Al(OH)3沉淀混合物中回收Al(OH)3,工厂设计了如下的有关流程图
a.AlCl3溶液和NaAlO2溶液反应生成AI(OH)3的离子方程式为,若总共得到n molAl(OH)3,则消耗的NaOH和HCl的理论量(mol)分别为、。
b.若使用下列流程回收处理,请比较两个流程消耗酸碱的用量?
饮用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NO3一将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NO3一能氧化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II),使其失去携氧功能。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一的浓度,某兴趣小组提出如下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一种混合物,则在溶液中铝粉和NO3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该方案中选用熟石灰调节pH,理由是、,在调节pH时,若pH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的利用率降低。
(3)用H2催化还原法也可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已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均可参与大气循环,则催化还原法的离子方程式为_。
(4)饮用水中的NO3-主要来自于NH4+。已知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试写出1 mol NH4+ (aq)全部氧化成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的氧化物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已知:C(s)+O2(g) CO2(g) △H=-393kJ•mol-1;
2CO (g)+O2(g) 2CO2(g) △H=-566kJ•mol-1;
2H2(g)+O2(g)=2H2O(g) △H=-484kJ•mol-1
(1)将水蒸气喷到灼热的炭上实现炭的气化(制得CO、H2),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将一定量CO(g)和H2O(g)分别通入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序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
H2O |
CO |
CO2 |
|||
1 |
500 |
4 |
8 |
3.2 |
4 |
2 |
750 |
2 |
4 |
0.8 |
3 |
3 |
750 |
2 |
4 |
0.8 |
1 |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实验1中,0~4min时段内,以v(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③实验2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④实验3与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是;
请在下图坐标中画出“实验2”与“实验3”中c(CO2)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作必要的标注。
(3)在载人航天器中应用电化学原理,以Pt为阳极,Pb(CO2的载体)为阴极,KHCO3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还原消除航天器内CO2同时产生O2和新的能源CO,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O2,若阳极为溶液中的OH-放电,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将CO通入银氨溶液中可析出黑色的金属颗粒,其反应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