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分析题:
下图为西周等级示意图:
看图请回答:
(1)此图是西周什么制度的反映?
(2)图中最高一层是什么人?下面依次是什么人?
(3)图中第二层人从周天子手中得到了什么东西?同时他们向天子尽什么义务?
(4)图中最底下的一层是什么人?他们的处境怎么样?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是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4月)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也。
——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8分)
(2)列举材料二中从“器物上感觉(中国)不足”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在实践上有何行动?这一行动在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和内容上有何不同?
(3) 中国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为此相继开展了什么政治活动?(列举两项)
(4)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2分)
(5)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2分)
(6)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使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4分)
(2)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中的什么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4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政府把国有土地按以一定面积划分,授予农民。土地不准买卖,死后归还。”
材料二:“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您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
(1)材料一反映了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这一改革是由谁来推行的?
(3)结合中国改革的成就,谈谈你的感想和启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女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流行于英国19世纪初的歌曲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织布店的没落主要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此后生产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示意图是谁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改进而取得的重要成果?它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什么问题?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部历史文献的内容?根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该文献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体现的是什么场景?它的颁布标志着什么?
(3)材料二中图二是哪部历史文献?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