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          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可用于合成细胞中                       
                           (写出四种细胞结构)上的蛋白质。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            (生理过程)为细胞提供能量。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细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           的特性。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1分)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表示。
据此回答:脱分化再分化①——→②——→③——→④
(1)①表示 _ __,它能被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
(2)②表示,它与①相比分化程度,全能性
(3)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该选用(填编号)
(4)若①是花药,则④是_________________,继续对其使用处理可获得正常植株,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利用此项技术制造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培养将进行到(填编号)

继哺乳动物乳腺发生器研发成功后,膀胱生物发生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最近,科学家培养出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请回答:
(1)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体细胞,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
(2)进行基因转移时,通常要将外源基因转入___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插入了小鼠的基因组。
(4)在研制膀胱生物反应器时,应使外源基因在小鼠的__________细胞中特异表达,所以一般在基因表达载体中插入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另外该基因表达载体中还应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A. 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B. 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⑴ 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
⑵ 接种可疑菌后,35 ℃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__(填“高”或“低”),(提示:细菌细胞若被噬菌体破坏,会使培养液变清)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⑶ 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 苗,刺激机 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

(6分)请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及结果,回答问题: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为得到含DNA的黏稠物,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最后所得含DNA的黏稠物极少,导致下一步实验无法进行,请指出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①在新鲜的家鸽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经离心后,除去血浆,留下血细胞备用。
②取5~10 mL血细胞放入50 mL的烧杯中,并立即注入20 mL 0.015 mol/L的氯化钠溶液,快速搅拌5 min后经滤纸过滤,取其滤液。
③滤液中加入40 mL 2mol/L的氯化钠溶液,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 拌1 min。
④向上述溶液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轻轻搅拌,直到溶液中丝状物出现为止,再进行过滤,而滤得含DNA的黏稠物。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⑴ 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研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和______。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高低。
⑶ 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_____和______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